李不让咱在雕刻厂搞副业,咱只能靠农业丰收考虑增加收入了,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不过我还有一个办法让大伙致富。”
大家都兴奋起来盯着张支书眼睛一眨不眨。
“每家每户都在各自家里搞雕刻加工品和编制加工品,更要大搞养殖啊!
销路由我来想办法。”张光明提议说。
这一句话让大家欢呼起来。
张支书让各生产队队长,回队里后悄悄地告诉大家这一办法。
他还对各位小队长说如果谁还没学会雕刻技术和编制技术就来我家找我,我会毫不保留地把这两门技术教给大家的。”
从这天后,村民们在各自己的家里男女老少齐动手雕刻的雕刻,编制加工,还买禽畜的“雏娃”。
雕刻好和编制好的物品,统统由张支书严格验收,如有不合格的呢?他就立即让各户返工重做。
张支书说,“我们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搞砸了咱牧野花村的声誉呀!”
张光明把村民们雕刻的扁担,出售给好些个部队里去了。
因为有些部队对扁担的需求量很大。
张光明还把编制的竹篓、竹筐、竹篮卖到出售水果的地方。
他把各家各户喂养的禽畜销售给地区里的各个禽畜食品大商店。
总之,他分别销售到到需求量大的地方去了。
村里以前只打了两口井,这几年靠着新品种的收入,和副业的收入,又逐渐增加到了六口井。
粮食再也不像几年前,只能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吃上一顿饱饭,而今年在每天都能吃饱肚子了。
村民们今年也能穿上自己用棉花纺织成的粗布衣了。
村里谁家娶媳妇用的床上用品了,姑娘出嫁用的嫁衣了,都是用小队里分得的棉花纺织而成。
村民们拿着自己织好染好的新布,乐颠乐颠地来找李月鹅,让她这位的巧手设计师,为她们做成漂亮的新衣服。
所以张支书的老婆,就更加忙碌了。
村里的村民来找李月娥剪裁衣服的人,每天都是络绎不绝呀!
李月娥也就没日没夜地忙活着为村民们赶做新衣。
……
村民们先把带籽的棉花,用压棉花机扑棱扑棱地去掉棉籽,只剩下白白的云彩般洁白的皮棉。
再把棉花用手搓成像小擀杖的又粗又长的棉花剂子,再在纺棉车子上加工成细细的线。
村里的姑娘和媳妇们,将其用面汤浆一浆,再用两个大棍子支在两边,把大叉放在两根棍子上。
然后把浆好的棉线搭在上面凉一凉 等不粘手了,就可以进行浆染了。
女人们想要什么颜色的,就在大地锅里倒入水,放进什么样的染料,等水开了就把浆好的线,放入开水里咕嘟咕嘟一会儿,再翻腾几次,使其染得颜色均匀,棉线染好晾干了后,就可以用织布机织成理想的布了。
或是方格子了,或是斜纹的了,或是横道的了,或是竖道了,或是花纹了,或是红色的,或是黑色的等等。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纺车织成各色花纹的布,甚是漂亮。
女人们纷纷就拿着新布,来到村里唯一的裁缝铺里,让李月娥给自己全家的人量布裁衣。
李月娥仍然是白天去地里干活,晚上做衣服。
她每天夜晚做衣裳,做到凌晨,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休息一会儿。
她长年累月地为了补贴家用,她不辞辛劳忙碌着。
张光明他呢?
他为了减轻老婆的负担,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烧火做饭,再去叫醒四个孩子起床,洗漱吃饭。
他常常是一吃早饭,就先去渔场,喂那些水产动物,再去大队里的牲口棚里喂喂牲口,出圈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