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人最荒唐!
李泰分明清楚王玄策的能力,却被或敌或友的各方大佬质疑、反对,李世民、长孙无忌乃至李靖、李勣,他们对一个小吏能否胜任如此重任出任钦差深表怀疑,若非李泰剖析薛延陀之战体现的战略和外事眼光,李世民等人连怀疑都会省略,直接会毫不犹豫一口否决。
魏征、高士廉、岑文本等人则是干脆利落地黜落王玄策,高士廉言辞间更是暗指李泰借勘定平壤一事培植党羽。
唯有程咬金坚决支持李泰,为此愿意以国公爵位作保,充分体现了唐朝好岳父的担当。
双方争论不决,李世民只能采取折中方案,同意王玄策为钦差出使平壤,总领一应外交事宜,不过军事方面需得一位老成持重的大将总领。
这个军事总将的人选不能太过耀眼,但能力和资历又必须胜任,如此一来,凌烟阁二十四臣那几位领军大佬自然排除。
李泰趁机提出让此时不温不火,尚在军中打磨等待一飞冲天的苏定方总领军事,这同样被求稳的大佬们否了。
万幸李靖对这位曾经追随自己攻打突厥,作战英勇善出奇谋的“小将”还有印象,对他的才华表示认可,原则上同意苏定方领兵入平壤的建议,不过不能为主将。
一连串人事筛选过后,左卫大将军李大亮成为平壤驻军主将。
原因有二,其一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正好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的上司,选定二人驻军平壤,顺道一并解决了以哪一卫人马出征的问题。
其二,李大亮为开国功臣资历够老,其为人沉稳行事严谨,不争功不冒进,端的是军中老黄牛。
当年负责安置东突厥降众事宜,李大亮做得妥妥帖帖,大唐朝野、突厥部众无不交口称赞。
此公在处理与异族关系方面经验丰富无人能比,最重要的他在军事方面战功尚可,能力也算得一流,不过在李勣李靖这些超一流大神面前就不够看了,因而至今还是一个县公,连郡公也没有混上,如此就能降低泉盖苏文的警惕。
大事议定,李泰总算松了口气,议定驻军兵马以后,大唐国家机器开始火速运转。
左卫立即着手准备出征事项,而后兵部发文,于关内、陇右、山南、剑南等远离辽东的四道,总计三百余个折冲府中遴选精锐补充左卫人马。
十六卫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职责,为了保证火速拉出大军兵发平壤,只能让左卫以完整建制开拔。
但左卫开出长安后何年何月能够回国归期未定,左卫的职能却不能空置,因此在决定左卫出征的同时,必须立即遴选天下精兵填充。
忙完这一两件要命的事项,待一干重臣和高玉琪也散去后,李泰与老李禀报了筹建外交部机构设置的规划。
李世民原则上认可他以国度划分制置司,以专精职能分处应对的机构设置,不过他特意提出了两点意见。
一是各司各处的人选须得经过三省共议通过,二是必须妥善平衡鸿胪寺和礼部利益相关人员的安抚,不能因为外交部成立而造成人事动荡。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李泰自无不可,他也趁机对老李提出了一个建议。
如今辽东大事已然付诸实行,为了统筹安排,契丹、奚族、室韦、靺鞨等部,乃至日后新罗、百济、倭国,凡是所有泛辽东范围的国度,其全权交涉处置之权应一体交由外交部,无论三省还是六部,均不得干涉外交部的处置和决定。
换句话说,外交部就是一个绕开三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全新机构。
老李略加思索后同意了李泰的建议,非常时期给予外交部专断之权,这有利于处理纷繁复杂的辽东局势,想必三省也不会提出异议。
李泰又提出明日迁封秦王之事一切从简,一纸诏书册封即可,现在他手上一屁股烂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