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纳缅甸为国土(2 / 3)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4192 字 2020-05-04

亦将渐渐融入汉人之中,最终完全消弥民族特性。

而缅北之地,则是分割成数十块地方,分别安排投降唐军的原缅军将领作为傀儡首领,以管辖其界。当然,象为唐军攻缅立了大功的锡真与内山谬觉等人,其所分地界,要比其他投降缅将要大得多,土地也更加肥沃,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尽力酬答了他们曾经的功劳。

而在缅北的缅民,则被强令与移民的汉人互相混居,并且强制性地安排其子女入读汉人学堂,从此之后,说汉话习汉俗,以消弥民族差别,渐渐混同为一。

毕竟,唐军打算从国中移民六百余万,安排在缅甸全境,而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将会安置在土地肥沃适合耕作的缅南,另外的三分之一则全部安置于缅北交通方便适合耕种之处。有这么多汉人移民到来,当足以稀释缅甸当地那些存留下来的缅民了。

而在缅南缅北移民的同时,李啸下令,让曾英部的第十镇兵马,长驻缅甸,其兵马分驻缅甸各紧要地界,确保缅甸当地实现长治久安。而莫长荣的第十一镇兵马,则在完成移民安置工作后,全部抽调回国,驻扎于汉中,准备用来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国。

由于李啸安排得法,又有充足的唐军兵马维持地方治安,缅甸各处虽然动作不断,却自始至终,没有太大的骚乱与动荡,保持了相对平静的状态。

光阴飞纵,日月如梭,一年半的时间飞快过去,转眼便是安平二年夏末。

这一年半下来,已然转移缅民,安置汉民,并重新划分州镇,完全按李啸当日所定计划来处置的缅甸,基本完全恢复平静,各地的生活皆是平稳有序,而南部的稻田作业,更是热火朝天。

缅甸南部那伊洛底河入海口,那数万年形成的冲击三角洲,土地十分肥沃,是缅甸最为重要也最为广阔的产粮区,在当今世界,亦是重要的水稻出产地。自移民数百万汉民至此后,缅南的土地被充分开发,放眼望去,伊洛底河两岸,已是稻田处处,棕榈丛丛,一片和睦安谧的田园景象。

而在缅北,那被唐军划分成数十块的土司地界,由于唐军在各处驻兵,且将当地的财政与教育牢牢抓紧在手中,当地的百万缅民,只会越来越汉化,而诸如内山谬觉与锡真等人,则是除了当个名义上的首领外,根本就翻不起任何大浪来。

缅甸既平,那接下来,李啸自然而然的,接下来把重点重新转移到了国内。

在这一年时间内,云贵川三地的当地土改归流工作,业已基本完成,原有的各处土司地界,大部已派驻朝廷官员,李啸终于实现了对这些地方的彻底掌控与牢固控制。

而在国中其他地方,更是安定祥和,经济繁荣,民生安稳,完全是一副治世的景象。

现在李啸治下的境域,一片安和繁荣,而其军事准备,更是日渐完善,已臻完备。

其国中的第十四镇、第十五镇两镇新编兵马,早已组建完成并配合熟练,其战力并不输于唐军任何一镇兵马,已经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这样一来,在南方一带,除了驻守东南亚的第三镇,驻守缅甸的第十镇,驻守安南的第九镇,以及防备郑芝龙部的第八镇兵马不可轻动外,唐军可用的军镇为驻守东川的第二镇,驻守南直隶的第六镇,驻守河南南部的第七镇、驻守汉中的第十一镇、驻守河南中部的第十二镇、以及在成都整编完毕完全可以使用的第十四镇与第十五镇。

这样的话,唐军在南方总共有七个军镇可投入对大顺的战争。

而在北边,则有驻守山东的第一镇、驻守外满的第五镇、驻守金汤城的第四镇以及第十三镇兵马总共四镇兵马,其中除了第五镇不可轻动外,其余两镇皆可用于对大顺的征战。

南北相加,李啸总共有九个军镇可用于对顺军作战,加上大批的辅兵,其数量近达五十万,足可完成这灭国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