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什么,朱雄英说道,“记得,那些人到底是来自番邦蛮夷,不通我大明习俗倒也正常。好好引导就是,切莫严苛对待。”
之所以这么提,主要就是现如今的大明,对待学子可不友好。体罚什么的很正常,在应天府每年都有一些学子扛不住压力自杀的,这可不是在开玩笑的,这是事实。
黄子澄自然也明白这些,在应天府的国子监,确实有着不少的学生是被逼着学习。
但是在北平的国子监,这里就不需要那么严格的对待一些学子了,因为不指望他们考状元,不指望他们去成为鸿儒,也就是指望他们通四书五经而已,知道儒家文化就好。
看了一眼李景隆,朱雄英说道,“表兄,记得整肃边军。这些时日你也该劳累一番,我大明骑兵这些年倒也有所长进,只是和那些鞑靼比起来,还是稍差一些。”
李景隆立刻领命,信心十足,“臣领旨,臣必将整肃兵马,勤练骑兵!”
必须要好好的练练骑兵,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将骑兵练的更加强大才行。北元的残余力量还是比较强的,哪怕现在的蒙古一些部族的生存环境是比较恶劣的,民生更是一塌糊涂,但是不代表他们就失去了威胁。
持续的施压、持续的封锁,这是老朱的策略,这也是朱雄英的一些策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只是要持续的削弱对手的实力。更需要的是勤学苦练,壮大自身的力量,这样才可以持续的压制那些游牧民族,将他们驱赶去更远的地方,或者直接消灭、同化,可不能让他们缓过起来。
仔细的问了一下一些工匠的事情,朱雄英其实也没有特别失望。
火药没有特别大的改进,火器攻关等等也没有什么进展,朱雄英一点都不着急。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他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资源、培养人才。
还算不错,朱雄英对于很多的事情也是觉得比较满意,看起来虽然没有坐镇。不过绝大多数的事情也都是在他的掌控当中,很多的事情有条不紊的在展开,这自然很好了。
年轻的朱雄英觉得自己也闲不下来,在北平这边的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朱雄英可没有忘记天津还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他。这自然也就意味着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他也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多留意天津的事情。
毕竟那里是漕运中心,现在那里也是给高丽、东瀛补给的基地,可不能马虎对待。哪怕那里是老江湖李善长坐镇,朱雄英也不会马虎大意,该认真的时候必须要认真。
对于朱雄英的到来,李善长一点都不意外,规规矩矩的见礼,汇报公务。不过在这个时候,更多的还是名义上的知府李祺在汇报一些情况。
作为老朱长女临安公主的驸马,年轻时的李祺是十足傲气的,大概也是因为他是李善长的嫡子。所以在老朱生病的时候都不会去看望,大概也是因为当初曾经被老朱重用过。
但是在经历了几乎灭家后,李祺老实了很多,现在可不敢狂妄了。哪怕面对的是皇太孙,是名义上的晚辈,李祺也不敢有任何失礼,这大概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吧,挫折果然是最能够锻炼人的。
看着谨小慎微的李祺,朱雄英看似是很热情的。只不过心里还算比较满意,他肯定不希望看到一个目空一切、狂妄的姑父,朱雄英也习惯了别人的恭敬。
仔细的听完汇报,朱雄英也歇在了知府府。
作为老朱的长女临安公主,朱镜静其实也是比较担心的。因为她只是庶出,她实际上算不上多么受宠。更何况夫家现如今的处境尴尬,朱镜静自然更加谨小慎微,起码在面对朱雄英的时候,她可不会摆出大姑姑的姿态。
朱雄英坐在客座,主要是主位让朱镜静坐着,到底也是长辈。
看着李芳和李茂这两个堂兄弟,朱雄英笑着问道,“表兄可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