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正文卷136拱火对于文官来说,两宋时期的工作环境是最好不过的,文官们的地位和权势也是最让他们心动的。他们可以将武将看做走狗,可以随意的呵斥、贬戍,也别管什么柱国大将之类的,武将在文官的眼里根本就没地位可言。
而且在两宋时期,文官集团就算是内斗的再厉害,很多的时候也是可以让皇帝低头、退让的。
但是在经历了元朝时,文官的地位就直线下降了。到了大明后更是不堪,当今天子将文官视作普通吏员,没有什么优待不说,还经常打压。文官们动不动可能就被杀头、抄家,所以现在很多的世家子弟不愿意当官。
文官们的地位低,工作的环境差,但是依然不影响很多人还是想要往朝堂上爬。官本位的思想在这呢,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确实是想要做些事情,青史留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还有不少文官还在试图努力的挣扎,想要为了士林的名声,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抱负。责任感也有的,毕竟当今天子不厚待儒家,太孙也展现出来了这样的趋势。
早起的朱雄英在练琼琼的伺候下洗漱结束,然后和大朱碰头,一起去上朝。
大朱心情不错,对朱雄英说道,“今日你先不要开口,看看你皇爷爷,他那边有指示你再开口。也不要和那些文臣一下将事情弄僵,稍微留点余地,给他们些难堪就好。”
朱雄英乖乖点头,他有了被当枪使的觉悟,这就是他上朝的重要原因。
那些文臣们如果知道这些,肯定要觉得失去了全部的希望。皇帝不厚待儒家,太孙看起来也对儒家不是特别亲近。本来觉得有些希望的太子,实际上骨子里也是不信任儒家的。
不能说天塌了,但是那些读书人如果知道是这么个情况,就算不崩溃的话,也会觉得他们以后的抱负很难施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今天子的权威太盛。好在皇帝不再是春秋鼎盛,说不定熬个几年就可以改朝换代。但是现在再看看呢,说不定太子登基后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当今太子的手腕也是让不少文臣心惊胆战的。
大朱一副儒雅的样子,站在文臣班首。朱雄英看了看,本来是站在大朱身后的,可是又挪动了位置站在了武将那一班的首位。
大朱‘不悦’的瞪了一眼朱雄英,御史们记下来这些。也只是记下来而已,他们期待的太子呵斥太孙的情景没有发生,太孙这样有点不遵礼法的行为他们也不好挑刺。
到了奉天殿,大朱自然的开始主持朝政,老朱只是坐在龙椅,很多的时候朱雄英觉得老朱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很多的事情,其实都是按照大朱的意思来办。
就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任亨泰出班了。这是洪武二十一年状元,母亲是色目人,妻子是蒙古人,才华确实不错。
“陛下,《汉书》有云,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任亨泰开口,对老朱说道,“制定学官考课法,颇为急功近利、失了读书的本义。”
翰林学士刘三吾也出班了,“陛下,考课法非取才之道,读书人当修身养性。朝廷招贤纳士,也不该是凭当庭对话或一篇文章来评定,这样有失偏颇。《礼记》曰,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如今考课法一旦施行,这州、各府,必然只教做文章的读书人,失了本义。”
这个七十八岁的老头是很有才华的,算得上是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这是元朝遗臣和宿儒。就算是老朱,也常向他请教治国安民之道、选贤任能之策,并委以刊定典章礼制以及取士之法的重任,
朝堂上不少文臣在这个时候也纷纷出班,看起来是在争论考课法的事情,觉得对州、府、县的压力太大,会让一些读书人失了体面。
但是这里面,多少也是在为这些读书人争取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