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天府还是陪都,以后留守应天府的武勋就是以开平王一脉为主了。
而且孝陵就在应天府外,这里距离中都凤阳也近,祭祀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开平王一脉要承担起来,他们的身份也确实是更加的合适。
离开权力的中枢,不代表常家就要落寞,常家依然是大明朝最特殊的那个勋贵。
哪怕是朱允煐不在了,后世的子孙也都需要认这个账。毕竟马皇后没有亲族,常家可以说是真正的外戚,大明朝天子的外戚。小小朱要认,小小朱的子嗣也要认。
有些事情虽然早就已经明确了,不过朱允煐还是要做做样子,还是要和常茂商讨一下。哪怕看起来这也就是单方面的一种通知,只不过该做做样子还是要做做样子。
好歹常茂也是他的舅舅,好歹常家也是朱允煐的母族,姿态还是需要摆出来的。
朱允煐也算是比较欣慰,常茂虽然能力不足,也有些挑不起来大梁。但是从来也都是不会拖后腿的,这一点其实也就值得朱允煐欣慰了,要是常茂搞事情,朱允煐才会为难。
要说常茂的能力太出众了,朱允煐或许也会比较为难。毕竟常系在军方的力量也确实大,朱允煐这几年不让常家子弟出去带兵,多少也是在削弱常系。
至于说军方影响更大的徐家,这些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徐辉祖的能力非常出众,中山王一脉看起来后继有人。但是徐辉祖的年龄可别忘了,他的年龄可不算小。这也是一个青状,比起朱允煐还要大十多岁。
而徐辉祖的儿子徐钦,实际上有那么一点纨绔,徐家看起来也不会特别的出众,不会一直都是出人杰。所以小小朱登基的时候,不出意外徐辉祖可能就已经不在了。
更何况朱允煐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开始慢慢的削弱徐系在军方的影响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现在没必要着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辉祖还有大用。
常茂离开了武英殿,他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谨言慎行,这就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立场。
接下来朝堂上必然纷争不断,或许也会有着一些比较激烈的冲突。能够不发声不表态,那么就当个被人忽略的存在。而需要支持皇帝的时候,必然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表明立场。
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也都是常茂一直在扮演的角色,他很清楚自己改做些什么。
看着武英殿的大门,朱允煐的脸上已经没有表情了,“让宋忠、蒋瓛过来见朕。”
王承恩低着头,离开安排手底下的小太监们去传旨。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也知道陛下这是要开始秋后算账了,在太上皇葬期发生的一些事情,陛下不会不在乎。
或许陛下要开始准备主动点起一把大火,陛下说不定要决意好惩治一些人了。
这些一点都不需要感觉到意外,这些事情也确实是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翻开一些奏折,朱允煐微微点头。这段时间他确实没有太多的心思去处理政务,除了一些必须要立刻处置的大事,很多的都是留中不发了。
本来年底就是比较忙碌的,天底下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确实不少。可是现在朱允煐不需要太担心,原因自然也就是内阁还是帮了些忙,可以稍微的帮着朱允煐办些事情。
不能说现在的内阁的存在可以保证大明朝朝政的正常运作,但是他们的存在,也确确实实可以让朱允煐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小事上,他可以轻松一些了。
这可不是在偷懒,这些是为了更加高效的治理天下,推出内阁也一直都是朱允煐觉得比较满意的做法,他也确实不担心内阁做大。
有利有弊,这一点朱允煐一直都很清楚,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绝对的,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两其美。他要做的,就是选择那些利大于弊,对大明江山社稷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