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带兵起事了。
公元前210年,嬴政第五次东巡,项羽带领八千楚国旧部发动了起事。
从理性而言,这不是一个起事的好时机。
嬴政还活得好好的,年富力强,威压天下,秦国国力强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甚至都不能说是“起义”。
原本的历史中,陈胜、项羽、刘邦无论抱着什么目的,总归是顺应百姓之心,有道义在,算是“起义”。
现如今不说人人富足,大部分百姓也能混个温饱。
项羽此番说的好听点叫做“起事”,说的不好听那就是造反。
在一个不恰当的时机造反,麾下兵马九成以上是楚国旧部,无论怎么看都是取死之道。
但哪怕是范增,也没有对此表示反对。
秦国在楚地大肆推行新政,兴办私塾,用教育的方式抹去旧楚国的痕迹。
年长的百姓或许还记得楚国,记得项家,年轻的没几个会在乎。
再过几年,项家在楚地怕是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项羽不可能投降秦国,也不可能隐居乡下,哪怕只有他一个人,他也会起事反秦,范增亦是如此。
算计了许久,在嬴政东巡,太子扶苏监国的时候,项羽发动了起事。
楚国王室贵族不是被灭就是被俘,早已没有任何威望,项羽也没有扶持什么“楚怀王”,打出的就是项家的旗号。
项羽自命“楚霸王”,以范增为丞相,吴广为太尉,带领八千子弟兵进攻会稽城。
会稽是大城,兵精粮足,守城器械精良,八千人算不得什么大威胁。
怎奈领兵的是神勇无敌的项羽。
见战事不利,项羽亲身上阵,飞身而起,居高临下轰出一招“狂雷震九霄”,九重雷霆刀气层层叠加,硬生生把城门轰成粉碎。
一刀斩破城门,项羽身披七海蛟龙甲,手持破阵霸王枪,单枪匹马杀入会稽城,斩下会稽郡守殷通的首级。
殷通被杀,会稽士卒群龙无首,被项羽轻松杀得溃散。
仅仅一个时辰,会稽城便落入到项羽的掌控之中。
留下范增等人处理城内事务,项羽马不停蹄,带领八千子弟兵继续攻城略地,竟于一日之内打下三座城池。
仅仅三日,整个会稽郡尽数落入到项羽手中。
项羽之威,震惊世人。
与此同时,田言和范增训练的密探在楚地散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搞得楚地人心惶惶。
这里要解释一下,“楚虽三户”的“三户”有三种意思。
一是地名,指楚国的三户城及古丹阳城,为楚先祖立国所在地,也是楚先祖宗祠所在。
二指氏族,也就是楚国立国的三大姓氏——屈、景、昭。
三为比喻,以三户人家代指力量小,决心大。
如今楚国王室或死或俘,宗祠为秦兵所毁,项羽也无心扶持“楚怀王”,最后一种解释更加贴合项羽的处境。
一日破三城,看似势不可挡,实际上是多年辛苦布局的结果。
破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羽的神勇,而不是精锐的士卒。
更让范增头疼的是,即便“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遍大街小巷,楚国旧民大多也只是观望。
五日时间,只招募了不足七千能够参军入伍的青壮。
这些人缺乏训练,想要成长为合格的士卒,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不巧的是,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大秦的官员系统效率极高,五日时间,足够嬴政做出处置。
只要朝廷派出足够强力的高手拦住项羽,再以堂堂正兵碾压,楚军绝无一丝半点的胜算。
好在,嬴政接到塘报之后并未返回咸阳,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