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没有金属光泽,也不具备石头的质感。
平心而论,这飞船的外壳我越看越像聚乙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塑料。
可是,我知道就算真的是塑料,那也跟方便面袋不是一个概念。
这个飞船的面积很大,一个边长的跨度有上百米还多。
按理说我是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的,可事实上我就看到了。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它遮挡视线,毕竟,此时这个飞船也和这个空间一样,是上下颠倒的。
所以,我们这时就如同站在飞船顶端俯视它一样。
我所谓的看不到是说的这个飞船太大了,那么按正常逻辑来说,郝爱国的手电加装了驱光罩以后,光线覆盖距离只有十几米。
那么理论上来说,这艘飞船的大部分船体应该是都隐没在黑暗中才对。
而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飞船不知道是具有夜光效果呢,还是有特殊的照明手段。
整个飞船的船体散发着乳白色的柔和光晕,我能将整个飞船一览无余。
相对于我看新鲜一样的态度,郝爱国就不一样了,他这次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飞船。
所以,他此时在用手机拍摄视频,并且嘴里还说到:
“这个飞船为三角形,目测飞船的大小…”
而与我和郝爱国反应正好相反,冯叔语气极其惊讶的问我:
“小峰啊,这是个什么啊?”
我立马给冯叔解释起了我们此行的目的。
我以为解释这件事不会太轻松,毕竟,冯叔可是憋宝人,估计思想偏传统,而且死的早了点。
他对于这种事估计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但是我错了,冯叔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比我想象的强太多了,或许说,其实对于外星人他应该早就有认知了。
所以,在我讲解的时候,冯叔只是在适当的地方提了几个关键性问题,比如:
“这飞船大概什么时候掉在这里的。”
再比如:
“你们是怎么得知它在这里的。”
又比如:
“你们会进这个飞船里面吗。”
还比如:
“这飞船都在这多少年了,它还能动吗?”
不得不说,冯叔每一个问题都问的直切重点。
尤其是他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
话说,这飞船都这么多年了,为啥它的信号收发装置还在运转。
我记得之前周教授给我讲这个飞船的事情时说过,它是坠毁在了这里,那不就是坏了吗。
我刚才用手机时没想太深,我只认为,之所以收发装置正常是因为当时杜立巴人为了求援,所以一直开着信号收发装置。
可我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都多少年了,按理说早就应该没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