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帅还是头回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他的第一仗是和狼群作战,第二仗打的是回鹘王婆闰的亲卫,都是几十人规模的小冲突。虽然取胜,靠的是冲锋枪作弊。
第三仗偷袭安国,倒是达到了几百人,结果中了埋伏,偷袭险些失败。还是裴远突然出现,抄了突厥人的后路,才拿下了安国。
和康拂对阵没打起来,只是裴远射了一箭,敌人就争先投降了,小帅的第四仗其实是和咥运的遭遇战。第五仗也是和咥运打的,总算规模达到了几千人。
之后歼灭贺鲁之战,参战人数达到了五位数,那就是此前最大的战役了。每一仗都是全员和敌人放对,没有这种分成几个战场打的。
至于前面沙漠里打土匪,丝路古道上灭康福,只能算江湖械斗,是算不上打仗的。
小帅现在算是明白了,为啥大军打仗要一队一队交战,而不是全员齐上。不是统帅不想,而是能作战的战场就这么大,没有全面交手的机会。
阿瓦士城外一片平原,远处卡伦河绕城而过,北面隐约是刚行军走过的波斯高原。
这样的宽敞地方,战线倒是可以足够长了。可是要是拉长战线,队伍就会变薄,要是被敌人凿穿,分割包围,就是立马溃散的节奏。
因此每个统帅都要保持足够的战阵厚度,维持己方的战略纵深,所以只能是派一部分先锋交战。这是由兵器、训练度、兵种决定的战法,不以统帅的意志为转移。
小帅不懂这个,陈诚却是懂的,所以陈诚是左翼兵团的军团长,小帅只能旁观。
现在小帅也懂了。他不看兵书,却也算久历战阵,正在从各种规模的战争里学会打仗。
双方的先锋都派的是精锐,因为先锋若败,士气低迷,以后的仗就不好打了。
双方的前锋相距七十步,同时停下,互射了一轮弓箭。此时刚刚达到弓箭的杀伤距离,抛射的弓箭杀伤力都不大,随即双方又各自前行。
只有小帅的左翼军团这边,完全没有弓箭射回去。竟然是一副被动挨打的局面。
不过射过来的箭只大部分射在皮盾上,发出砰砰的响声,少部分落入火枪手队列,只有十几个火枪手被射倒。
华尔平时训练严格,火枪手们面不更色,不理被射倒的同袍,后排的迅速向前一步,补上前排的缺口。
别看火枪部队是先进部队,实际上火枪手的训练比弓箭手容易得多,几个月就能成军,不像弓箭手,往往要自小训练。
因此火枪手实际上是按炮灰来训练的,枪支难得,炮灰有的是。两千火枪手只有一千人有枪,前排有枪的被射倒,后排补充兵力上前,捡起战友的枪,充分体现了火枪手炮灰的性质。
一轮弓箭下来,左翼军团完全被动挨打,中军和大食人平分秋色。倒是右翼的铁林军平时训练最严格,主帅又是神射手,在对射中占了优势。
不过敌人竟然不还手,手里的“枪”虽然有刺刀,看上去却比长枪短得多,这相当不合常理。
事出反常必有妖,大食军的右翼虽然占了便宜,在阵后立马的统帅却是陷入了思考,面色游移不定。随即向身旁的传令兵吩咐了几句,传令兵露出愕然的神色,还是去执行了。
传令兵飞马赶到前锋队伍,分别向弓箭手和骑兵传达了右翼统帅的命令。弓箭手和骑兵的长官一愣,随即点点头,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其实火枪兵一百五十步外就能射击伤敌,不需要盾牌兵配合。但这是火枪上阵的第一战,要是过早暴露实力,敌人发现厉害,早早撤走,就无法达到杀伤敌军的目标了。
因此陈诚战前和华尔达成了一致,宁可多牺牲一点儿,也要在火枪达到最大杀伤的距离再开枪,这个时候敌人近了,逃跑困难,能取得最大的战果。
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