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迁居江都。大业十四年,上官弘在江都之变中遇害。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他研习佛典,精通《三论》,而且涉猎经史,善做文章。
贞观年间,上官仪得到扬州大都督杨恭仁的器重,并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被授为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当时,唐太宗常命上官仪起草诏谕,还让他参与宫中宴集,侍宴赋诗。
陈宇当即也是笑呵呵的一拱手,
“某姓陈,陈宇,陈子寰。”
上官仪一听,忙喜上眉梢的朝着陈宇一躬身道,
“原来是名满天下的陈侯,恕某有眼无珠了。”
陈宇摆摆手道,
“虚名罢了,游韶兄若不嫌弃,便随某与长孙兄一道用些饭食,也好讨教些文章。”
上官仪一看,哦,原来长孙家的公子也在,也忙朝着长孙冲行了一礼,长孙冲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也笑呵呵的说道,
“既然子寰与游韶投缘,不妨一道便是。”
上官仪架不住陈宇的邀请,只得答应一道进店吃饭,刚把上官仪赶出来的掌柜见陈宇和长孙冲又把人请了回来,一脸的尴尬,幸好陈宇也没计较,吩咐酒家赶紧上酒上菜便是。
上官仪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下陈宇带来的女伴,陈宇也忘了介绍,上官仪也不敢直呼公主的名讳,只得陪着笑脸和俩人喝了几杯。
喝了几杯酒,李丽质她们几个姑娘便叽叽喳喳的聊开了,上官仪才大着胆子朝陈宇拱拱手道,
“不知这几位娘子,可是陈侯的家眷?两位公主可在其中?”
陈宇不在意的摆摆手道,
“游韶兄无需紧张,都是自家人罢了,来来来,满饮此杯!”
上官仪见陈宇如此好说话,也是紧张之心渐去,和陈宇长孙冲喝了几杯酒后,话渐渐多了起来。
上官仪作为后世的宰相,肚子里的学问可是不少的,从《史记》到《汉书》,再到乐府诗集,甚至是佛经,上官仪都能侃侃而谈,倒也让陈宇对他刮目相看。
酒足饭饱后,陈宇笑呵呵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块小金饼来递给上官仪,上官仪忙连连摆手摇头道,
“某已得一
餐酒饭,如何还能收受陈侯的馈赠,还请陈侯收回才是。”
陈宇假惺惺的拉住上官仪的袖子,一脸诚恳的说道,
“某与游韶兄一见如故,这如今游韶兄被贼人偷取盘缠,某家中小妾待产,多有不便,若不然便请游韶兄去家中小住便是了,这点心意还望兄台笑纳,日后你我多亲多近才是。”
上官仪感动的眼泪鼻涕一大把,真把陈宇当做了知心的朋友,连连拱手道,
“陈侯宽厚,某感激涕零,他日若某能金榜题名,再来谢过陈侯的大恩!”
陈宇送走了上官仪,这货回驿馆去住,李丽质好奇的看向陈宇道,
“夫君为何对这上官游韶如此上心?平日里不可见夫君结交这些举子?”
陈宇含含糊糊的说着对上官仪投缘的很,其实是不好说这货是后世的宰相,这会儿是给自己铺路呢。
比如刘仁轨,陈宇自从和他一起回到长安,刘仁轨就进驻了门下省,这会儿已经做到了给事中,而他也一直和陈家保持着来往,逢年过节总要给陈宇带些礼物,而陈宇也从不让刘仁轨空手回去过。
但凡是陈宇记得历史书上有名字的大臣,陈宇总是不忘笑脸迎人,当下和李丽质调笑了几句,一家人兴致勃勃的看着花灯,陈宇打量着街上的花灯,暗地里就在琢磨了,
“嘶,花灯是好看啊,不过就是费蜡烛,要是能搞个电灯出来多好啊。”
陈宇也就是想想,物理上的电学他就是真的不行了,唯一从历史书上知道的是,第一块电池是拿铜片和锡片泡盐水里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