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津市(2 / 2)

在此地蛰伏,现在沈光林决定重新回到这里汲取营养。

从伟人的回忆中可以得知,他当年在图书馆的生活并不开心,而且京城大学有点不地道,杨教授故去之后就驱逐别人离开,不当人子。

当然,那位姓张的也身败名裂了,明明是组织创始大佬,非要在解放前夕变节投敌,后来在图书馆度过了一生。

图书馆里关于太阳能发电的资料并不少,但是没有太大用,很多资料都很老旧了,不是沈光林想要的内容。

其实,国内研究太阳能电池并不晚,从1958就开始了,跟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也并不大。

早在1957年的10月,cp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轰动了全世界。

而在1958年的5月,主席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

从此,我国的火箭事业和卫星制造事业被提上日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有专人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了。

但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顺利飞上天空,它并没有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而且它搭载的银锌化学电池寿命非常有限,所以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

这颗卫星在升空以后,它实际在太空中只工作了28天,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彻底失去联系。

不过,我国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上面就成功搭载了太阳能电池。

实践一号是1971年3月3日发射成功的,一共在轨运行了8年,直到1979年才停止工作。

这套电池系统能够供电8年,真的非常不容易。

沈光林就是想找一找关于光伏科技的最新知识,看看这个年代太阳能电池究竟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但是这一切都很困难,因为这个时代的京城大学图书馆还没有进行图书索引分类呢,要想找最新期刊上的文章就更加困难了。

想看最新期刊上面发表有什么文章,这个需要自己去整理和发现。

还是找人主动去学习还更简单一些。

通过学校得知,现在国内研究太阳能电池的领军人物是半导体所的王战国研究员。

“实践一号”卫星上面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他主持研发的。

那就简单了,找上门去呗。

沈光林很快就找到了这位王研究员,对方也还很年轻,才43岁,是豫省人,毕业于南开大学。

经过交流,沈光林很有收获,也顺利拿到了np结和pn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原来,他们十年前生产的多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了15,实在太了不起了!

而这也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卫星的正常需要了,什么锗电池,什么砷化镓,没什么人研究。

不过,王研究员也说了,他近些年也已经不再研究太阳能电池了,他的课题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因为他认为,太阳能电池已经到头了。

不但如此,从1969年开始,整个半导体所也已经不再研发和生产光伏电池了,生产和研发的任务全部交给了位于津城第十八所。

一个企业能够发展科技吗,这不是闹呢吗。

估计,也就是从此刻开始,我们的电池研发技术也就拉开了与国际上的差距。

既然如此,那就去津城看一看吧,研判一下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