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这个,海文礼又提议了一人,也可以作为责编,算是给韩驸马卖个好,不是其他人,正是韩驸马的嫡三子韩诚,和盛长槐年纪相仿,一如当年的韩驸马,在勋贵子弟中,人品才识皆名列前茅。
海文礼又出了个主意,《明月集》在汴京去年也层为人广泛传播,一直以来都是刊登诗词,若是加上经义和策论反而不妥,不如另起一名,自己给经义一册推荐了一个名字《问学》,苏洵闻言,想了一下,也给了一个名字《论道》,这里的道,可以是治国之道,可以是齐家之道,只要是于国于人有益的,皆可以论道,从名字中看,苏洵是不甘于这样沉沦的,这也符合前世苏洵的后半生轨迹,当然是入仕了,要不然怎么能闯下那样的名声。
盛长槐的杂志社还未开业,员工就已经齐备,总计刊发三册月刊。
《问学》主要是经义文章,主编:海文礼,责编:海昭儒
《论道》策论,主编:苏洵/范纯仁,责编:苏辙,苏轼
《明月集》诗词歌赋。主编:韩文约,责编:盛长槐,韩城
范纯仁是苏洵在提出《论道》名字的时候添加上去的,他突然想起来,盛长槐所说这三册书籍,将来准备在整个大宋都收取文章,至少现在还包含扬州,苏洵觉得自己不是官员,即便有两个儿子坐镇,责编的分量最重,但还是提议将范纯仁同列主编一职,自告奋勇的说自己和范纯仁熟识,由自己出面邀请,范相公的后人,有他一起坐镇,还能将白鹿洞书院的学子一同纳入作者圈,盛长槐当然不会反对,对范纯仁这个人,他神交已久,早就期待能见上一面,听苏洵说,过上两月,范纯仁便会返京,正好到时候见上一见。
几人正讨论的热火朝天,突然从外边跑来了一个小女孩,看上去和明兰年纪一般,气嘟嘟的向着海文礼说道。
“爹爹说话不算数,说了今日和我们一起吃晚饭的,现在马上就到时间了,爹爹还在这里看荷花。”
海文礼一愣,突然想了起来,这段时间恰逢官家丧子,朝中震荡,为了避免翰林院的官员下衙后被其他人拉拢,一同在奏章上签字,海文礼给安排了许多注经修书的任务,每日翰林院都要忙到很晚,就连晚饭,都是在翰林院用的。
海文礼这样做,也是考虑到自己这帮子下属,都是那种纯正的读书人,没有多少花花肠子,若是一个不慎,被人诓骗,在劝官家立嗣的文书上署名,可能会惹的官家震怒,继而迁怒整个翰林院,翰林院毕竟是清贵衙门,朝堂上的争端,还是不要牵扯进去,这也是海家历经四朝的处世哲学,除了太宗一朝,当时的主君领头支持太宗,那也是因为朝局实在不稳,海家先祖怕大宋的大好局面被断送,又回到了五代之时,军阀割据,朝堂更迭不休的局面,在赵相公的劝说下,不得已在硬着头皮带了这个头,就这样,当时海家的主君,在受到太宗赏识之后,第一个动作便是辞官,将海家大权交给了自己儿子,返回老家,从此不问世事。
今天好不容易休沐,早上女儿请安的时候,说是好久没有见爹爹了,这是海文礼最小的孩子,当然是疼在骨子里,一口答应晚上一起吃饭,这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和苏洵几人还在这里商讨,想不到女儿竟然杀上门来。
“云姐儿,你乱跑什么,没看到你爹爹在这里招呼客人吗,快随我回去,平时是怎么教你的,见了人也不知道行礼,从今天起,将《女戒》抄写十遍,十日之后交予我。”
早就听杨师说海家的家教甚严,家中男丁,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家中女儿出嫁前后,知礼守序,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都要用《女戒》来要求,这种家族,恐怖如斯。
苏洵当然认识眼前的女孩是谁,正是海文礼的幼女海朝云,要不是自家没有合适的男丁,苏洵早就和海家定下娃娃亲,将这小姑娘内定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