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开业(1 / 2)

八月十五,中秋节,宜开张。

这一日,虽然太学和国子监已经休沐,但今日是中秋节,晚上的时候,太学会组织学子们中秋赏月,吟诗作对,往年倒没有这样,今年不同,虽然立嗣风波已经过去,但是这段时间大相公们还在和官家僵持,国子监祭酒怕学子们在其他地方胡言乱语,所以组织了一场诗会。

盛长槐本来计划八月初书铺开业,听到这个消息,正好家具延期,便将开业的时间选到了中秋节当天,开业时间也选的很有意思,并非是早上,而是选择在午间刚过的时候,这时候学子们就应该陆续来太学了。

本来今日开业,盛长槐没想麻烦海文礼他们,毕竟第一期的稿子还没收上来,《明月集》这一期还是和往常一样,只不过多了一首盛长槐抄袭苏仙的《水调歌头》,也算是十分应景了,单单选在今日首次面世。

但是苏轼知道盛长槐今日开业的消息,在翰林院给宣传了一下,苏轼带着自己的弟弟苏辙亲自前来捧场,又邀请了几名同僚,知道这个消息,海文礼倒是没来,但给海昭儒打了了招呼,还让海昭儒去驸马府请了韩驸马的嫡三子韩城。

正如海文礼说的那样,韩驸马知道这件事之后,一口答应了下来,说是稿子收上来之后,他一定到场,打听了一下书屋的名字,专门给题了字,派人做了牌匾,还将自己驸马都尉的打印盖了上去。

就在学子们三三两两来到太学的时候,没到门口,就发现太学中赫赫有名的海昭儒,还有几名翰林打扮的官员站在太学对面的三层店铺门口,这是盛长槐的注意,让苏轼他们穿了官服过来,就是为了吸引眼球。

果然,学子们不知道什么事情,都远远的在一旁围观,并没有着急进入太学,盛长槐看到人差不多了,将后世剪彩的礼仪般了过来,盛长槐算是东家,站在中间,几名翰林院官员分别站在两侧,都是一脸新奇,一人手里拿个剪刀。

海昭儒和韩城一人拉着一头,一匹红绸缎在中间记了几个结,这个年代没有彩带,盛长槐只好花钱买了一匹红绸缎,当做剪彩的红彩带。

盛长槐对着方掌柜使了个眼色,方掌柜早就得了吩咐,今日他和儿子徒弟,都是穿了一身新衣服,方掌柜站在旁边,喊了一句。

“吉时已到,新店开业,剪彩仪式开始。”

听到方掌柜的喊声,盛长槐和几名翰林院官员拿起剪刀,在红绸缎上剪了起来,盛长槐考虑不周,没想到红绸缎太宽了,剪了一会才陆陆续续剪断,好在影响不大。

等最后一个剪断,盛长槐已经走到了店铺门口,方掌柜明了。

“鸣炮开业。”

方掌柜的儿子和徒弟,点燃早就扎好的爆竹,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盛长槐啦开了蒙在牌匾上的绸缎,漏出四个大字。

“三味书屋。”

盛长槐想不出来什么好名字,就借鉴了一下后世某人书里的名字,倒是让海文礼他们觉得这个名字不错,说什么“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读懂书中三味,便可明理,这也算是歪打正着。

仪式算是完成了,几名书童打扮的伙计,突然从店里出来,对着太学学子的方向开始吆喝,这几人是新请的伙计,都是汴京本地人,也是上过私塾的,因家境贫寒,所以才放弃了继续读书,这也是盛长槐专门给方掌柜的吩咐。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三味书屋新开业,《明月集》旧版最后一期首发,今日发售,传世中秋名作《水调歌头》值得一读。”

“《问学》《论道》《明月集》新版现向学子们征集新搞,只要有秀才功名,或者有两名以上的秀才推荐,便可以向三味书屋投稿。”

“海学士主编《问学》,作者苏明允先生,范相公之子范纯仁先生两位主编《论道》,新版《明月集》由韩驸马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