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轻辽西重沿海(2 / 2)

尽管比熊廷弼的方略进了一步,朱由校却也知道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战略收缩应该是步好棋,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成是“丧土失地,不战而退”。

所以,朱由校要顾及到舆论,顾及到军心民气,顾及到朝中众臣的反应。

速胜急战论,在大明还是很有市场的,甚至可以说是舆论的主流。

朝中众臣更是如此,或是出于爱国热情,或是根本不了解辽东的实际情况,天天叫嚣着“灭贼”,哪里能接受不战而退的“卖国”行为?

别人不说,朱由校想要委以重任的孙承宗,便是积极进攻的支持者。同时,孙承宗还是堡垒推进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关宁锦防线的缔造者。

正因如此,朱由校便想旁敲侧击地透露一下,争取让孙承宗改变思想,成为他真正的助力。

只不过,此时广宁尚在大战,胜负难料,朱由校不好说得太深,孙承宗也不可能如同穿越者一般,具有上帝视角。

“陛下要实施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略?”孙承宗听到少年皇帝提到轻辽西而重沿海时,有些疑惑地问道。

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是广宁用马步兵在河上设立壁垒,凭山川形势打击敌人,牵制敌人的全部兵力;

天津和登、莱建置水军船队,乘虚打入敌人南方的驻地,动摇他们的军心,这样敌人势必有内顾之忧,辽阳收复可期。

而朱由校的轻辽西重沿海,与三方布置却还有一些不同。

最主要的一点是他要放弃广宁,以及广宁至宁远之间的几百里地区,而在宁远和山海关屯驻重兵,并完全采取防御姿态。

防御是为了争取时间,节省钱财,重练精兵,在内政上兴利除弊,以期反攻。这个时间会比较长,朱由校将其暂定为五年。

而重沿海,则与熊廷弼的比较相近,比如在天津、登莱建置水军,在广阔沿海地区骚扰袭击后金,使其疲于奔命。

还有一点朱由校没有说,那便是东江开镇,并向东江镇尽可能的粮饷、武器盔甲,使其更有力地牵制后金军,让毛大游击队长更添功绩。

对于朱由校的战略收缩,可能会有人表示担忧。

有关宁锦防线在,尚且挡不住后金军绕过长城,在京畿肆虐。收缩到宁远或山海关,后金军绕袭岂不是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