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三协战两旗,仓鼠李成成(2 / 3)

苦熬十余天,等天启帝想起李成妃,召见她时,客氏派人打开宫门,发现李成妃安然无恙,以为是有神仙保佑,便没有再加害她。

刚听这故事有什么感受?可怜张裕妃的悲惨而逝,佩服李成妃的机敏得生?

可你仔细品,就会发现,这故事有些玄幻,玄幻得你自己都不会相信。

朱由校此时就若有所思地看着新任铲屎官——李成成,就是历史上会成为他媳妇儿,并象仓鼠一样偷藏食物而侥幸活下来的李成妃。

你藏的啥食物啊,是带防腐剂的方便面,还是真空包装的小面包火腿肠?你都藏哪啦,宫墙缝里,塞得进去嘛?檐瓦之间,你怎么爬上去的?

而这就是《明史》所载,让朱由校很是忿懑。都说“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可这《明史》真有那作用,还是错误连篇,尽是胡扯?

若是由此来推断,魏忠贤和客氏在史书上的斑斑劣迹,倒也未必是真。而他们加害熹宗妃嫔之事,也未必是实。

尽管有这样的感悟,朱由校也没有什么接回客氏,或是纵容魏忠贤的想法。

内宫整肃得已经相当不错,该放出的放出,该处置的处置。宫人少了,隐患也少了。

外有曹化淳、魏忠贤、卢九德等公公,内有王体乾、方正化、李凤翔等宦官,朱由校并不是要特别重用太监,但忠心耿耿的却是不论出身、贵贱。

就象东林党,多加罢黜贬谪的同时,也重用了左光斗、杨涟、李邦华等人。目前看来,效果还是挺不错的,清屯充饷、整顿京营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但是——

朱由校收回了目光,拿起东厂递来的密奏,翻阅了起来。

重用厂卫的耳目作用,是朱由校掌握朝野风向,防备文官集团反弹的主要手段。

但百密一疏,到底还是有人在搞事情,并且拉上了国丈张国纪。要不是皇后张嫣禀告,朱由校还真被蒙在鼓中。

虽然还不清楚背后是何人指使,但朱由校基本上确定不是支持自己的。

出版《大明论坛》那样的报纸,这是要在舆论上跟自己作对?

朱由校扳着指头数了数,对自己不满的大概有这么几个,被罢黜贬谪的东林党和三党官员,清屯充饷中缴还土地的权贵地主,将在“因粮”实施时受损的豪绅。

至于被抄家下狱、等着秋后问斩的那些家伙,不太可能再咸鱼翻身,也没有那样的能量。

还有宗藩,朱由校也不认为他们有这样的胆量。

范围缩小了,朱由校也乐了。就这些家伙嘛,还想跟自己掰手腕,真是可笑啊!

一抬头,朱由校便对上李成成偷偷投注过来的目光。

李成成赶忙避开,装模作样地摸着小白的大脑袋。

朱由校笑了笑,正想逗逗这个未来的小“仓鼠”,看见王体乾捧着密奏匣子进殿,又收回了心思。

密奏不是什么高官呈上的,而是朱由校派至山西的秘密锦衣卫探悉的情报。

皇商八大家,朱由校忘不了这么出名的明末卖国贼。

但他也看过地图,就依现在边外的情况而言,想走私给建奴物资,却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建奴还局促于辽东,宣大边外是蒙古诸部,且是亲明的蒙古诸部,大车小辆千里迢迢运去辽东,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可尽管现在还不行,不代表将来,更不能说那些卖国贼不与建奴交通声息,递送情报。

所以,朱由校虽然没有轻易下结论,也没有急着下手,但却秘派锦衣卫对那八家进行严密的监视。

现在,秘派的锦衣卫终于送来了情况汇报。

果然如此,朱由校看过密奏,禁不住冷笑起来。

辽西战略收缩,海上严密封锁,使建奴无处打探情报。就算有汉人密谍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