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稍有不慎,若是宠信的人德行不修,那么,便是奸臣奸宦,对于朝堂社稷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天子居九重,不偏不倚,实际上才是最理想化的状态,可惜,这基本不可能做到。
而且,即便是朱祁钰能够谨慎自守,但是,如今能够保证的,也只有朝堂上重臣的基本操守,底下的很多官员,依旧旧习难改,上林苑之事,就是一次典型事件。
京城官员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地方上,只怕更是严重。
这些事情,朱祁钰心中都有数,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要沉着冷静,不能任性妄为,哪怕做的是对的事,也是一样。
借着上林苑监一事,朱祁钰原本可以掀起一场吏治整顿,但是,显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吏治固然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军屯,互市,漕运,赋役,朝廷当中亟待处置的事情有很多,还是要一件件来。
至于财政问题,它跟吏治息息相关,但又不尽相同。
还是那句话,历来财政,无非开源节流,所谓节流,实际上就是整顿吏治,清查账目。
吏治若清明,百姓身上的担子轻了,国力自然就会渐渐恢复,这也是大多数的继任之君,首要整饬吏治的原因所在。
但是,朱祁钰的身份和普通的继任之君不同,所以,相较于节流,他选择的是开源。
互市是一次尝试,如今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接下来,开海也是一条路子。
朱祁钰有往后百年的眼界,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大明在嘉靖末年,实际上已经气数将尽,但是生生出了个张居正,又为大明续命数十年。
而事实上,张居正改革,并非他一人之功,更重要的,其实是有隆庆开关的基础支撑。
一条鞭法,说白了,也是澄清吏治,其核心是将所有的赋税归一,缴纳银两。
很多人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推行一条鞭法的难度上,但是事实上,一条鞭法最难的地方,不在怎么推行下去,而在于大明需要有这么多的银两,百姓手中需要有这么多的银两,才能真正实施起来。
而这一切,和隆庆开关脱不开关系。
所以,开海对于大明来说,不仅仅是互通往来,商贸繁荣,更重要的是,只有开海,才能真正的革除苛捐杂税的积弊,重整吏治。
更不要说,开海本身带来的经济利益,就足以让人动心。
但是,道理谁人都懂,可真要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且不言海禁乃是祖宗家法,就算是绕过这一条,单论开海的实际难度,也并不小。
和互市一样,开海首要考虑的,不是别的,就是安全问题。
当初朝廷禁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海盗肆虐,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也没有解决。
郑和七下西洋,除了煊赫国威之外,其中也不乏要剿灭海盗的意图在。
但是,这显然很难,海上风波诡谲,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加之海疆辽阔,远胜于陆地,海盗零零散散,想要将其彻底剿灭,其难度不亚于要在茫茫草原上剿灭各个草原部族。
所以从理性角度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禁绝海上贸易,大明的子民只要不出海,在陆地之上,安全自然可保无虞。
这是无奈的办法,但是,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事实上,若不是朱祁钰看到了隆庆开关给国家带来的好处,看到了一条鞭法改革的基石所在,他也不会有这个想法。
但是还是那句话,想要付诸实施,实在是太难了。
他不可能将这番道理,说与诸大臣听,而想要开海,必要解决的就是海上安全问题,想要解决,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落到实际的政务当中,其实就是下西洋!
可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