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需要外在的稳定环境【第二章】(1 / 3)

崔钧的老爹是前太尉崔烈,这对父子是挺有意思的,若换了其他人,董虎是不会与他唠唠叨叨的,之所以对崔钧说了这些,是因为崔钧其实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隐士,是“诸葛四友”里唯一的一个谁也不帮的人,也是四人当中唯一的一个亲身经历过“西凉集团”乱国的一个人。

郭胜、刘妍跑到美阳哭诉时,两人若不提及崔烈,董虎或许还没想起崔钧就是那个刘备没有请动的人,或许正因这个原因,他才说了这些话语,而刘妍、郭胜、太后何氏、刘辩他们实际上都已经没了用处,对于他来说,与这四人亲近只有弊端没有利益,若说还有那么一点益处,就只剩下了“重情重义”四字。

无论是性情还是为了生存,董虎都较为亲近年幼娃娃,但他在对待刘妍、刘辩姐弟两人时,最初的目的还是出于利益,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在知道自己一出生身上就有临洮董卓印记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躲避,可当北宫伯玉欲要断绝青海盐路时,他就知道现实的残酷,知道有些事情根本不是想躲就能躲得掉。

睁眼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掉入了之中,就知道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残酷世界,无论他在哪里,都无法躲得开,都需要在这样的残酷世界努力生存下去,尽管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的这个世界。

一开始时,董虎很想学着小说里那样,做羊杂汤,往来青海贩盐,然后成为第一土豪什么的,或是发挥主角光环,随便招招手就能招来“一吕二赵三典四关五马六张”什么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北宫伯玉随意闹腾了一下,他就陷入了生死两难境地,就不得不走到董卓面前……

对于他来说,天下大乱无可避免,内廷宦官与外廷文武激烈争斗,即便何进全面获胜、宦官全部死绝,宛城屠夫子何进也绝对统御不了名门望族,朝堂政治依然是纷争不断。

政治混乱,经济崩溃,各个州牧自立,再加上凉州造反,各州黄巾军残部造反,天子羸弱……天下又怎么会不乱?

董卓只是天下大乱前的一个引子,有他无他,诸侯争霸都无可避免,但作为拉开天下大乱序幕的人,势必会成为整个天下的敌人,这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他本能的想往董卓身上施加更多绳索,投入何太后门下,与刘妍、刘辩兄妹亲近,与中常侍郭胜、高望交好,写信告诉董卓不要废掉刘辩……

只是他没想到,仅仅只三日,董卓在兵力、政治影响力都处于弱势情况下,还能成功的废掉了刘辩,这是他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意外发生了,唯一能够解释通的理由,就是董卓废掉刘辩更为符合外廷文武的利益,四世三公的袁家更愿意刘辩退位,何太后、刘妍、刘辩、郭胜等人也就没了任何利益价值,不仅没了价值,反而成了他身上的负担、累赘,会让他成为“阉党”中一员,会让董卓心下不喜,可他还不得不将刘辩保护起来。

他内心里更愿意刘辩是皇帝,不是因为忠心大汉朝的问题,对于他来说,历史是不断在前进的,大汉朝的分封制是“天下一统”的死敌,若还继续让大汉朝存在下去,魏晋之后的汉民十不存一、白骨累累、颠沛流离就是必然。

面对大汉朝时,他有着复杂、纠结情感,既不愿看到四百年强大王朝轰然坍塌,又渴望着翻开一个崭新历史篇章……

但他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董卓只是临洮董家子,即便不考虑何进的“大将军”身份,宛城屠夫子何进也比董卓强的太多,至少何进在雒阳朝堂上待了十余年,而董家子只是一个骤然进入雒阳的外来者!

在跑去并州,选择了“独立”在外的那一刻,他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已经不在乎大汉朝是否继续存在下去的问题,甚至也不在乎董卓死不死的问题,但他还很幼小,只是董卓这棵大树下的小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