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董部义从的战法有些不同,汉兵喜欢用鱼丽阵冲锋,遇到看起来强大的敌人,鱼丽阵就是充当围墙或巨盾进行防御,等到汉兵用弓弩把敌人磨得受不了后,防御车阵就会转变成了进攻冲锋;若遇到弱小的敌人,那就一股脑地冲锋。
因为车阵的高机动,兵卒冲锋起来一往直前,潮水一般将敌人淹没、击垮,这种战法看似是「步车协同」战术,但在王莽时期,有一个名字更为适合,那就是……猪突战术。
王莽时期,有一支「猪突豨勇」军队,「豨」指的是野猪,「豨勇」就是战士要像野猪一样勇敢无畏,「猪突」是战术打法,指的是像野猪一样毫无畏惧横冲直撞。
汉兵虽然也有正儿八经的军阵对阵厮杀,可一旦发起冲锋时,就会是「猪突式」冲锋,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原因就出在「战时征募战后解散」兵制上,诸如中平元年黄巾军造反时,一月时唐周告密,之后朝廷着手征募敢战勇士,仅两三个月后,卢植、皇甫嵩、朱儁就带着这些兵马围剿黄巾军;诸如关东诸侯造反围攻雒阳,同样仅仅只两三个月就聚集了二三十万兵马。
征募兵卒需要时间,发放武器、装备、物资筹调都需要一些时间,仅两三个月的新兵就送上战场,留给将领训练的时间有多少?
所以,汉兵征募的敢战勇士,大多是「豨勇」兵卒,采用的战术也是「猪突」战术,为了避免战前兵卒的畏战紧张情绪,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战车就成了新兵最好的鼓舞士气利器。
汉兵喜欢使用鱼丽车阵,战术战法也多以「猪突」战术,尤其是东汉时期,但也不是所有汉兵都是这个样子,汉朝的「常兵」就要正常了许多,但在东汉王朝,常兵数量很少,常兵更像是军官团,是短时间内急速扩兵时,充当新兵各级将领的存在。
董部义从不喜欢使用「猪突」战术,就算冲锋也是以罗马军阵的「球形战术」为主。
「球形军阵」不是圆形军阵,球形军阵指的是一旦混战在了一起,或是一部分兵卒冲入了敌军军阵内部,要像球形在敌人腹心来回滚动,给敌人制造更大的混乱,根据这个理论,数人配合的小型军阵就出现了。
董部义从冲锋时,看起来也与猪突战术差不多,但本质是不同的,猪突战术是用悍不畏死的气势压垮敌人,而董部义从在冲锋时会本能地以「伍、什」小队冲锋,会本能地各自形成一个球形军阵,哪怕军队混在了一起,自己的小队被冲散了,也会本能地与他人自动组合在一起,正因为这种潜意识存在,冲锋时气势不如猪突冲锋。
董部义从步兵军阵冲锋时,气势远不如汉兵猪突式冲锋,但战场伤亡率却低了很多,毕竟是一群人打一个,伤亡率自然就要小了很多。
董虎知道长安营的猪突战术有怎样的弊端,但他从未在此事上多说,或许在他心里……们死光了才更好吧?
在看到吕布裹挟着一群士兵率先逃亡时,董虎就知道刘晔输了,猪突战术之下,一旦一方士气低落,战败就已经是铁板上钉钉子!
正如董虎所料,当他追杀吕布返回时,战场上已经一面倒地到处追杀,长安营折损也达到了两三成……
折损太多,或许与董虎有很大关系,每个兵卒都想要杀敌立功,退役后也可以混个地方小官不是?在追杀淮南军时,也不高喊「跪地投降」什么的,一副不把人砍死不罢休架势。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淮南军被逼急眼了,可不就有人拼死抵抗了么?
长安营折损较大,董越对待俘虏也毫不客气,就是一万淮南军统领的刘晔也没捞了个好,被揍得鼻青脸肿拖到了中军大帐内……
「大帅。」
董越大步走入临时大帐,赵猛更是生拉硬拽将一人拖入,看到这一幕,董虎和众将全都停止了低声交谈。
「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