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乏味——事实上他就是往枯燥乏味的风格上走的——众人听了无不愁眉紧锁。
又多说了几句,皇上就已经沉不住气了:“罢了罢了,这里又不是翰林院,又不是在编纂前朝史书,至于这么字斟句酌的么?戎羌原本就不通中国文字,这份国书大约也是请,几个落魄的文人代写的,这些人要是真有真才实学,早就投身科举考上功名了,能有什么好文采?你就不要一一点评了,真是无聊!”
张尚书等的就是皇帝这句话,他极为迅速熟练地退后了半步,跪倒在地:“皇上教训的是,皇上教训的是。”便垂着头不再言语了。
看来这一招藏着的功夫,真的被他练到化境了。
然而他这只狡猾的猴精却碰上了猴王。
只听相国卫玉章道:“张大人,皇上知道你是翰林学士出身,写的一首好文章,可你现在是礼部尚书,番邦要求议和、通商之事,你们礼部自然应该拿个主意出来。还在这边咬文嚼字,那依旧不脱一个翰林学士。要不要皇上这就撤了你礼部尚书的职务,把你贬到翰林院去。那边修国史、编实录从来就不嫌人多,派你过去岂不是恰如其分?”
这真是全怕内行,张尚书原本以为自己是可以逃过这一劫的,却不料自己的伎俩,居然被卫玉章当场点破,他堂堂一个礼部尚书,此时此刻就宛若跳梁小丑!
皇帝原本就对张尚书心怀不满,只是碍于卫玉章的身份还不便发作。
如今看他的卫师傅都直接骂了出来,那皇帝便再无禁忌:“朕这边不用你再跪着丢人现眼!你把戎羌的国书留下,爬起来,快滚吧!”
张尚书今天属于是藏拙藏到了泥坑里,整个人都陷得进去。
他唯恐在皇帝面前再多呆一秒钟,就会引来多一秒钟的愤怒,甚至不敢亲手把国书交给皇帝,而是放在地上,连滚带爬地就跑离了勤政殿。
皇帝亲自捡起这份国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问卫玉章:“师傅,
戎羌人就在洛阳城里了,要不要互市,总得拿个主意。不知师傅是怎样看的?”
其实卫玉章刚才心里早就有了决断。
他刚才询问礼部的意见,只不过他想拿尚书大人出来顶一顶,先试探一下皇帝的口风。
没想到这位张大人着实是根牛皮糖,光顾着明哲保身了,皇帝的态度他半点没有试出来。
这就相当于前头是千军万马,张尚书这个打头阵的却临阵脱逃,搞的应该是中坚主力的卫玉章,却要打这个前锋。
此情此景,让卫玉章当然是一肚子的气,所以才难得地扯破了脸皮,当着皇帝的面就将那姓张的臭骂了一顿。
不过既然皇帝问到嘴边了,卫玉章当然是有话要讲:“皇上,臣以为互市之事,不可轻允许……”
这个主张和皇帝心中所想的并不一致,皇帝听了心头一紧,问道:“不知师傅为何如此主张?”
卫玉章回答:“戎羌都是蛮夷,生性狡诈。同我国互市通商,其实并没有什么修好的诚意,就是为了贪图我天朝上国的商品货物而已。并且他们仗着好勇斗狠,一两仗打下来,就要逼得我天朝上国打开国门,那周边的蛮夷见了,那岂不是人人都要向我朝挑衅?这样就会开启侥幸之端,因此互市之事不可应允!”
这几条理由说的萧文明心中一动。
当初自己准备和倭寇通商的时候,也曾向朝廷打过报告,虽然最后皇帝是有惊无险地下了圣旨同意了的,但是据说那时候也颇有不同的意见,并且当时摆出的理由同现在卫玉章现在所说的如出一辙。
当然了,开设一个小小的港口,从倭国一个小小的家族通商,换来一年几万两银子的收入,这点小事还犯不着让卫玉章这位相爷亲自出头说话。
但是这也代表了朝廷当中一种主流的声音——相对而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