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愕。王阳明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传播学问比变法更为重要,而且言语中,对变法前途也有些悲观。“伯安想传播学问,也是一件大好事!老夫说了,你这学问甚合变法之道,只要能大兴,即便是当代人无法见其成就变法,下一代人定能看到!”说罢,刘大夏再次做出请的手势。王阳明有些尴尬,苦笑着朝着刘公祠而去。入府坐定后,刘大夏早已经备好一桌酒席,他取来一壶上好的黄酒说:“绍兴黄酒,特意为伯安准备的!”“有心了!”王阳明忙举杯。刘大夏品了一口,又朝着堂下道:“明忠、俊人、恩铭、季直,还不来见过阳明公!”四个弟子齐齐从一旁走了出来,恭敬的站在桌下,举杯齐齐遥敬。王阳明有些诧异,也忙举杯回礼。刘大夏痛饮一杯说:“伯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你的学问中,透着不少《颜政哲学》的道理,在你看来,黥人的天理亦是天理,这两年来,黥人的报纸、书籍,老夫也每月都曾寄与你,你既能将黥人的学问,与名教学问融会贯通,那可曾参透黥人强大之理?”王阳明放下酒杯,拱手道:“昔日东山公曾言,明人求仁,黥人求勇,求仁物本,以正人心,求勇务通,以开风气!这句话我记得清楚,我以为大体不差,黥人无三纲五常,却有实用之学,这也是事实!然这两年我多次参禅,同那个叫颜政的黥人神交已久,我觉得黥人之强大,不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民!”“民?何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乃治民,治民者百姓多被禁锢,其愚昧不知何为道理,自然不懂得朝廷法令,只懂得在地里耕作,日复一日,他们即怕官,又怯懦!纵使有勇,也难以发挥。而东秦,乃是民治!何为民治?这个词也是我从报纸上读到,其根源在于使民知之,使民知晓其权力,使得有法律条令来保证其权力。如此之民,懂得朝廷的政策法令,更懂得道理。他们对于新的风气,也更加的包容。即便是朝廷真要变法,他们也能通过报纸知晓一二!东山公,此绝非小事!东秦真正做到了,让‘人人皆可为尧舜’,真正做到了教化万民,故而一个东秦的百姓,胜过百个、千个大明的百姓!东秦强盛之道就在此,这也是我大明之顽疾,即便是汉唐两宋,这同样是顽疾病症!”王阳明说到这,举杯痛饮一口,又接着说:“若我大明百姓,个个识文断字、通晓道理,又能有律令条例,保障其权力,他们焉能不苟日新,日日新,作新民?若是百姓一扫颓势,皆奋发求为,我大明焉能不强盛?东山公所求变法,在我看来,同样是变事!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古之圣贤的变法,亦只是变事!真正的变法,要变的是人心!吾心即宇宙,百姓心向朝廷强盛,朝廷自然强盛!一句话,只有如东秦一般,人人生而平等,世事方有可为!”轰——刘大夏和几个弟子都是一惊,王阳明居然在心里,笃信黥人的人人生而平等。其实这并不奇怪,另一个时空的王阳明,在《拨本塞源论》中,有许多思想都指向“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这一世经过黥人学问的激化,王阳明在心里已经笃信,却又不敢说出来。这也是为何,他不醉心于变法的原因,在他看来,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再怎么变法,也不过是修修补补。所以他迫切的希望,能够将阳明心学传播于世,要让大明百姓,都能懂得一些道理。可是太难了!刘大夏思索一会,长长的叹了口气,起身朝着王阳明一拱道:“伯安志存高远,此事老夫虽不能苟同,却还是希望你能将学问传诸于世!变法也好,变事也罢!总的有人出来,办些实事!”他当然不敢苟同,“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真正的离经叛道,儒家三纲五常,描述的就是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一旦打碎,就相当于整个名教的大地震。用后世的说法,这就不是变法,而是革命!王阳明苦笑着回礼,他不敢将这句话写进心学中,就是明白其中利害,但是他却明白,黥人能做到的事情,大明应当也能做到,毕竟黥人多数是逃过去的明人。“伯安
第485章:人人应当生而平等?(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