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盐灶盐课,允许居民自给而外,可交盐场收购,销往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煮盐既增加了大清朝廷课税,对于岛民又有利所图,故而几乎家家都有盐田,而盐灶更是星罗棋布,那雪白的生盐熟盐堆积如山,宛若厚厚积雪。
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煮盐,产能低下,对环境影响很大,陈天华将手工作坊式规范成大型盐场,采用官商合营的方式,建起大铁锅,用煤炭作燃料,煮、晒、灌装等,利用传送带成流水化、半自动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食盐产能。
建立崇明自治区之后,陈天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动力。
他要求快速建设火力发电厂,发电厂从设备采购,建设安装调试等人才储备,一应俱全,煤炭更是直接从浙江长兴发运水路,非常方便。
建立发电厂,除了照明,主要解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崇明在江海会合处,故渔产丰富,最早上岛栖身的便是渔民,水中珍品凤尾鱼、黄花鱼、刀鱼、银鱼、鲥鱼、鲟鱼等20余种。
陈天华要求行政公署组建合作社制的渔场,渔民外出捕捞,渔场负责收购,然后组织水运将当日鲜活水产拉到上海水产市场。
崇明渔场在上海各大水产市场,设有专营水产摊位,对广大市民出售鲜活水产。
崇明岛四面环水,为了与外交通贸易,先民们首先发展了航运业,随之产生了造船业。
经过多少代崇明人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适应性强、用途广的我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的崇明沙船。
崇明沙船以其出自崇明沙而得名,船身扁浅宽大,底平,首尾俱方,重心低,船面建筑少,可减少受风面积,使航行平稳,又因吃水浅而不畏暗沙,即使搁浅也不易倾覆或损坏。
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桅多帆,风帆高大,能充分利用风力来提高航速。
陈天华利用古老的沙船结构,再配置现代蒸汽轮,准备在崇明筹建江南最大的造船厂,规模比他的太湖船厂大出数倍,建五千吨位的船坞,引进先进的西洋造船工艺与技术,建造远洋巨轮,甚至于军舰。
在陈天华对于崇明自治区的规划中,教育与医疗这些民生大计当然是缺一不可。
这一时期的崇明要开发,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