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杨振宁的解读!(3 / 4)

这次他是真有点儿没听懂。

数据来源真实到了有问题?

这句话是啥逻辑叻?

莫非是自己在海对面待了太多年,以至于连中文都听不太明白了?

不过很快,小杨便主动解释起了自己的意思:

“省身兄,我的意思是指.按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有些实验本土方面应该是不具备执行条件的。”

“那些实验要么设备精度要求高,要么就是能级非同一般,哪怕是海对面都没多少实验条件。”

“奇怪.太奇怪了”

说着说着。

小杨便眯起了眼睛,再次陷入了沉思。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有和陈省身以及李景均说,那就是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他的脑海中只有一种感觉:

丝滑。

如同吃了比利时巧克力般的丝滑。

这种丝滑让小杨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甚至忘掉了随笔验证,整个人迫不及待的从头到尾将整篇论文给看过了一遍方才有所察觉。

怎么说呢

仿佛论文中记载的并不是某种磕磕碰碰的推导过程,而是一个从未来复制的、已经形成了一定体系的知识框架。

不过在最初的叹服之后,小杨的脑海中便不可遏制的冒出了另一个念头: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完整的理论体系、精巧的实验思路、庞大的实验数据

作为一个从华夏走出来的科学家,小杨要比欧美物理界的任何人都要清楚华夏做到这些的难度。

在简单这篇论文之前你要是和小杨说华夏能够精准的搞出粒子模型.小杨还不如信那位美乐帝会被人爆头呢。

可如今.

这个实锤到不能再实锤的证据,却已然摆在了小杨面前。

小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刹那,齐齐遭遇了如同耳根般的撞击。

“小杨。”

而就在小杨心绪飘动的同时,陈省身又开口了:

“小杨,我和景均终究不是搞物理的,有些概念可能解释起来不太清楚,所以学术上的问题咱们不妨先暂时放到一边。”

“现在咱们好好聊聊原本的那件事——这篇论文真的具备让我们回国的说服力吗?”

小杨沉默了十几秒钟,最终果决的吐出了一个字:

“有!”

陈省身顿时神色一震:

“哦?怎么个说法?”

小杨重新将目光投放到了面前的《physicalrevieletters》上,组织了一番语言,说道:

“不出意外的话,本土方面发表这篇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自然便是增加在国际物理领域的话语权,这个诉求其实建国之后就一直都在贯彻落实,只可惜本土方面一直没有合适的成果出炉罢了。”

“如今搞出了这么个元强子模型,本土把它公布出来倒也合情合理。”

陈省身微微点了点头。

正如小杨所说,兔子们其实从建国后就一直在追求国际物理学界或者说国际科学界的话语权。

为此国家还制定了一个奖励计划,将当时知名的外文期刊分成了五个档次,论文能够被对应档次的期刊收录,就可以得到1550块钱的奖金。

50块钱在眼下这个时期的国内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些地方职工的月薪才20块钱呢。

可惜国内长期以来确实没有什么好成果拿得出手,因此从新华夏成立到现在,这项奖金才发出去了16笔。

接着小杨顿了顿,继续说道:

“至于第二点嘛.我认为就是在传递一个暗号。”

说罢他又看了陈省身和李景均一眼,将论文翻到了署名栏:

“你们看,赵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