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够维持一个相对的平衡。
然而现在,事情早已超出了长孙无忌的想象。
显然这必然是有人在暗中裹挟关中世家的本意,将风潮的规模推上一个不可操控的程度。
现在,这些人显然是想把关中世家卷进去。
本来还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此时长孙无忌唯有静观其变。
他有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冷汗涔涔而下……
总感觉自己被人给算计了!
此时大殿里落针可闻。
李二是什么人啊?
那是把名声看的比性命还重要的家伙。
黄峦居然用这么无脑的方式直指皇帝,真是吃了豹子胆。
难道真有人在后面兴风作浪,为他撑腰?
可除了五姓七望这样的千年世家联合起来,谁敢明目张胆和皇帝叫板?
形势不明,没人敢轻易发表意见。
即便是保持中立的大臣,亦是静观其变。
御座之上的李二面容阴沉无比,却一言不发,静静的坐着,看还有没有人跳出。
很快,另一位监察御史又开口道:「微臣监察御史王隋,弹劾江南道大都督,杨帆在任期间,依仗手中权势,屡次抢夺江南勋贵的财务,不仅如此,杨帆嚣张跋扈、目无王法,直接对治下之民判处死罪,同时为上报朝廷便私自用刊,恳请陛下明察,将其严惩,以正国法,还江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此话一出,文武大臣面面相觑,露出了果不其然的表情。
大家都看出来了!
这些人不只是针对杨帆,矛头显然是对着皇帝而去的。
王隋话音刚落,又有一人出班请奏:「微臣监察御史崔榕,弹劾江南道大都督残忍无道,把江南百姓当成海匪无故剿杀,同时,杨帆扩大水师规模已超出了朝廷的规制,其行可耻,其心可诛,请陛下马上撤其职务,押解回京审查。」
弹劾浪潮一波接着一波,除了御史的声音,大殿之中一片沉寂。
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下意识的看向了一众江南官员。
这些家伙难道把朝中的监察御史都收买了不成?
大唐御史台分为三部,监察御史属察部,品秩不高而权力极大。
《新唐书》曾有载有载:「监察御史共十五人,除了御史大夫正三品,其余皆正五品以下。」
「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官,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位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简单来说,这帮家伙官价品级不高,但可以管百官,甚至可以管皇帝的一言一行。
鉴于大环境如此,
仿佛天地之间就没有他们管不到的!
最关键的一点,这帮监察御史可以风闻奏事,即使没有证据也可以胡乱弹劾。
唐朝的风闻奏事,其实继承了前朝的「三公风闻奏事之准则」。
根据记载,东汉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称为「风闻奏事」。
至南北朝时期乃成为御史的特殊权力。
到了隋唐朝,已经成为朝廷律法一样的存在。
所谓的风闻奏事,顾名思义就是只要听说了,可以去核实,也可以不核实,都能作为弹劾官员的理由。
当然,单纯的道听途说的风闻奏事与有事实依据的风闻奏事威力当然完全不同。
尤其是对于杨帆这样本来就有做过这样的事儿,只是被人借题发挥,这简直就是致命的。
谣言说多了也能够成真的,这就是所谓的三人成虎。
更何况,朝中这么多官员看杨帆不顺眼,即使去查证,也不会维护杨帆。
到那时候,虽然不一定能把杨帆砍头,但令其降职罢官,却是轻而易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