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芳华与她的是罗家带来了一位账房先生,是给陆辞秋的回春堂用的。
人是跟着罗老夫人一起来的,但因为罗家人这两日光顾着谈生意了,把这事儿给忘了。她也给忘了,这会儿刚想起来,就赶紧跟她。
陆辞秋就声问她:“账房先生是就此留在回春堂了,还是罗家还要收回去?培养一个账房先生可不容易,罗家生意多,我这是抢了哪间铺子的人了吧?”
陆芳华:“确实难培养,哪一个都得培养许多年才能放心用。且罗家的账房先生都是死契奴才,防的就是他们反水使坏。不过这么多年倒也没遇着过反水或是被人挖墙角的,毕竟罗家开出的条件是最优越的,不但管他,还管他全家,一家人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再没有别的商铺商行能给出如此好的条件和银钱,傻子才反水。”
陆芳华越越起劲儿:“我跟你讲个真事儿,大约十年前吧!有一家商行为了将自己的眼线安插进罗家,不惜给自家一个庶子改了户籍,送到罗家为奴。那个儿子很沉得住气,甘愿入了奴籍,跟罗家签了死契,然后一声不吭地在罗家待了许多年。期间从未做出半点对不起罗家之事,也没有给自己的家族任何线报。
而且他很争气,又聪明又肯干,数年间一路从厮混成大掌柜,很得罗家重用。
他的家族也觉得应该这样,毕竟安插眼线到罗家十分不易,好不容易蛰伏这么多年,轻易还是不要启用的好。关键的人要用在关键的事上,最好是能抓到罗家的大把柄,一举将罗家推入深渊才是最好。又或是蛰伏着的人有一天能把罗家的生意脉络全都摸清楚,人脉也拉到自己名下,如此再改头换面悄悄离开罗家,才是最好的。
就这样,那个人一直在罗家待着,从十年前入府一直待了七年,也就是三年前,终于他的家族觉得时机成熟了,让他刨了罗家一条生意线,从而将那桩生意送入他自己家。
当时也是那个家族遇到了点麻烦,如果没有一大的生意支撑,很难再继续在商界存活。所以不得已启用了那个线人,可是谁成想那个线人在罗家待了七年之后,已经不想再回到自己家族去了,甚至觉得他的家族为了得到罗家的生意,为了从罗家身上刮出油水来,竟不惜将他卖入奴籍。这是根本也没把他当一家人啊!或者,根本也没把他当人看啊!
他就是家族的一枚棋子,随手一扔就决定了他的人生。
庶子到底是庶子,这种事怎么不让嫡子去做呢?还不是因为嫡子才是家族血脉,庶子可有可无,生出来就是为家族卖命的。
所以他干脆跪到外祖母跟前,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了,包括自己原本姓甚名谁,家住哪里都给了。并且明确地表示不想再被家族利用,不想去做损害罗家利益的事。
外祖母问他为何宁愿舍弃自家也要跟随罗家,他除了上面那些原委之外还了一番话,大致意思就是在罗家七年了,他才十八岁,因天资不算聪慧,故而四五岁时才开始记事。这么一算,自记事起,在罗家生活的年头比在自家还多。
所以比起自家,他对罗家更有感情,如果一定要让他选一个,他肯定是选罗家的。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把这件事情出来,罗家肯定也不能再重用他了,他觉得没关系,出来了自己心也敞亮了,没有这件事压着,人也能自由地活在阳光下。
至于在罗家的前程,无所谓了,大掌柜肯定不能干了,就只求罗家收留,还干个厮就行。但请罗家不要把他赶出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本家的行事作派,他一旦失去罗家的庇佑,很有可能要被本家给弄死。而且因为是背叛者,死的会很惨。
我外祖母心疼他,觉得他年纪要承受这么多,才十一岁就被家族给送出来做眼线,那时还是个孩子呢,直接就给改了名字和户籍,卖身做奴才了,太可怜了。
于是就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