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着做什么。
是,不跟上,以后恐怕就很难再跟上了。
可那又如何?
他做他的互联网金融,我们做我们的电子商务,只要支付在我们的产业当中,消费者还用我们的支付体系,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还有,现在集团举步维艰,之前私有化阿里网络,公司的钱几乎全部动用了。
掏宝融资的资金,也全都往物流和平台上砸,可董事长别忘了,我们并不是只有这些业务!
阿里的根基,其实还是B2B,B类客户才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现在,阿里的核心开始往C类用户身上转移,真的就是好事?
非要和远方硬面碰撞,不见得就是明智的选择。
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长处,继续做大B2B业务,拉拢了B类客户,接下来我们就侧面扶持了C类客户,这才是阿里的根本。
现在,阿里上下有股风气,我觉得很不好。
那就是,远方做的一定是对的,他们做,我们马上跟着做,哪怕不能吃大头,也不能一点吃不到,可跟风的下场,我觉得都不会有好下场。
企业的核心,还在于自己的原创力。
既然我们能把B2B做大,并且已经在全球有了根基,为什么非要在B2C和C2C上出死力。
一旦我们把B2B做大到全球第一,华夏的中小企业,其实都是我们的潜在合作方。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和远方分庭抗礼,哪怕最终在C类上输了,我们也还有壮大的希望,而不是如滕迅一般,直接改名换姓了。”
他说完,有人却是不赞同道:“不是我们跟风远方,做C类产业,是我们先开始的。
而且一开始,我们就在C类产业上做的很强,强大到一度成为亚洲最大。
现在,难道因为远方在做,我们就不做了?
你说阿里的核心是B2B,这点我不否认,但是也不承认。
产业多元化,才是趋势,单一的靠某类业务想冲击巨头领域,还是欠缺了很多……”
“那都是未来的事了,还是先顾好眼前的再说!”之前说话的那人哼道:“现在,阿里业务不断萎缩,都到了断粮的地步了。
这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还在想着以后扩张的事,真的有必要吗?
要我说,阿里一开始就该坚持自己的路,而不是受远方的影响,在这种时候,大量的投资物流这些产业。
如果我们有这个实力,那自然不必多说。
可没有这个实力,我们就不该打肿脸充胖子才对。”
“此言差矣……”
“……”
会议室中,高管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可以避开和远方的争锋,发挥自己的长处。
远方不做B2B业务,那就没有竞争的空间,阿里在别的地方收缩实力,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已经壮大的产业当中,这才会创造利益更大化。
也有人认为,远方现在不做,不代表以后不做。
现在就让步,那以后就让无可让了。
趁着远方也没做大的时候,阿里跟上才是正确的选择,不至于日后连扩张的空间都没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一会两边的人就争吵起来。
好一会,马昀才有些头疼地打断道:“大家说的其实都有道理,如果远方甘于现在的局面,那自然好说。
可大家觉得,这个可能吗?
没这个可能!
李东野心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大了。
所以,这时候,我们绝不能放任下去,要不然,远方没了牵制,接下来会越做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