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场决战,大宋已经准备了半年以上,无数的钱粮人员撒下去,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代价。
虽然大家伙都有自知之明,并不会自大到可以碾压金军,但一开战之后,连续的溃败,还是让人很绝望。
在京东方向,刘锜引兵驻守历城、淄州和青州一线,这三处都不能有失,否则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而一旦金人在京东站稳脚跟,向南威胁两淮,切断漕运,向西攻击开封的侧翼,撼动大宋朝廷……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是现阶段大宋能承受的。
刘锜能稳住局面,不至于崩溃,已经算是好本事了。
而河北方向上,岳飞看起来压力不大,但偏偏他的压力是最大的。
宗泽挡在前面,但谁都知道,宗相公的兵马绝不是金人的对手,一旦老相公有失,金兵就会长驱直入,再度扣响大宋国度的北大门。
眼下赵桓不在京城,开封方面更要小心翼翼,不能有任何大意。
其实说实话,大家伙对河东的信心很大。
道理也很简单,之前王禀和张孝纯死守太原,足足挡了金兵一百天。
这说明什么?
太原城潜力巨大,如果继续以弱兵守太原,拖住金人,大宋这边甚至能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以三倍,甚至四倍的兵力,去跟金人硬抗。
这也是赵桓选择进入关中,寻找战机的原因所在。
可是赵桓万万没有想到,本来寄予厚望的河东方向,反而成了整个战场,最惨的一处。
大面积州县沦落,太原和汾州瞬间变成孤城,非但不能拖住金兵,反而让金人围点打援,连杨惟忠都惨败而回。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到了这个时候,大军还继续北上,想通过延安府,袭击金人的后路,基本不可能了。甚至要担心金人从河东方向突破,如果他们抢占了河中府,甚至渡河占领潼关一带,那么赵桓这十几万人,就要彻底留在关中了。
更要命的是金人可以顺流而下,直取开封。
为什么会闹成这样子?
大宋又该怎么应对?
“官家,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立刻进入河东,趁着太原还在手中,同粘罕决战,就像上一次太原解围一样,打退粘罕。”
吕颐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文武当中,不乏频频点头之人。
“不行,这是昏招!”一直没说话的曲端突然开喷了,“绝对不能改变主意,否则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
吕颐浩哼道:“曲太尉,莫非坚持留在关中,就能龙飞九天吗?”
曲端咬着牙,切齿道:“你根本不懂军务,你这是书生之见,是在害官家!”
俩人吵了起来,赵桓突然一拍桌子,吓得两个人一起闭嘴。
“喷什么?还没败呢,就自己吵起来了?”赵桓呵斥一声,让他们老实下来,沉吟片刻,赵桓对着曲端道:“你先说,把理由说清楚了,讲不出道理,朕绝不客气!”
曲端还真怕赵桓,他连忙道:“官家,这行军打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譬如说我们决定十万大军,进入关中,就要提前在沿线征调民夫,囤积物资,还有运粮的道路,全都要整修加固,如此才能顺利通过。因此上可以供应大军前行的路线并不是太多。臣之所以坚持占据关中,也是运粮方便。毕竟过去几十年,一直都是和西夏打仗,几十万兵马的战斗,也不是没有,下面人做起来,轻车熟路。”
“就像吕龙图提议,大军舍弃关中,全力进军河东,他多半就是看地图上有道路可走,又觉得距离不远,就以为可行。但是我要问他,沿线有多少民夫?道路宽几丈?可以并行几驾马车?臣恐怕他全都说不出来,臣说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