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对赵谌的尊重,最多停留在普通官家的程度而已。
事实上绝大多数天子,都是没法笼络天下人心的。
他们只能笼络一部分人。
尤其是赵宋的皇帝,更是明目张胆,直接说了,在俺老赵家人眼里,就只有士大夫算人,其他的只要不揭竿而起,就不用管。
这话很混账,可又很有杀伤力。
赵谌的确做不到父皇的程度,退而求其次不好吗?
事实上很多明君圣主,一旦驾崩之后,后继者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汉武帝,比如唐太宗,也比如朱家天子,朱元璋刚驾崩,朱允炆就对叔叔们下手,朱棣死了,后继的仁宗和宣宗也把他的国策推翻,种种作为,都是全力讨好士大夫,三杨在太子和太孙身上的投入,十倍百倍回报,赚了个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赵谌略思量之后,也就明白了父皇的苦心,他甚至有点崇拜老爹了……赵桓没有限制赵谌的权力,恰恰相反,给他行台,让他培植党羽,发展势力,甚至去和辽国联姻……种种作为,培养出一个最强大的太子。
唯有如此,面对张九成的诱惑,赵谌还能保持镇定,甚至是不屑。
试想一下,如果是个普通的储君……就比如登基之前的赵桓,朝臣不支持他,弟弟们跃跃欲试,赵佶还看不上眼,又没了亲妈在后宫支持……完全是个风雨飘摇的倒霉蛋,这时候有有人投靠,愿意给赵桓当马仔,摇旗呐喊,赵桓能不接受吗?
登基之后,能不回馈他们吗?
如此逻辑,一点也不复杂。
身在朝堂之上,在权力的游戏当中,没有几个真正的傻子,只不过大家伙看到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赵桓给了儿子足够多的东西,让这小子能够自己思考,自己决断……这就是一种富养,总不至于让孩子被一点小小的甜头儿,就被收买走了。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步,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有太多的皇帝本身就患得患失,权力有限,连亲儿子都要防备,哪里还敢授权?
从这一点上看,赵桓和洪武皇帝还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
想清楚了这些,赵谌自然不会轻易被买通,恰恰相反,他对张九成这帮人有着强烈的厌恶。
都说他们读书明理,继承圣人之学,怀着治国平天下的心。
可真正扒开了之后,不过如此。
在此之前,他们是士人地主的代表,摇旗呐喊,争取利益。
等到赵桓推行清丈,铲除大户之后,他们失去了依靠,漂泊了一段时间,又跟商人勾结在了一起。
毕竟商人有钱,可以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稍微翻看一下民间报纸,就能找到很多对商贾的肉麻吹捧。
过去的逐利小人,此刻有了个新的称谓,叫做儒商!
不惜以尊贵的儒字,贯在商人前面,也不知道历代鸿儒知道了,会不会从坟里爬出来,把这帮不肖子孙带走!
不光有儒商尊称,还有各种小故事……比如什么诚信经营啊,童叟无欺,勤劳致富……看得人激动不已,简直想给商人跪下了。
难怪瞧不起读书人,实在是他们太不要脸了。
张九成提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开的是谁的言路?还不是说朝廷少管点,交给有钱的人说了算。
清雅无为,也是别干涉商贾之事。
到了最后,直接是鼓励聚敛财富了。
这三条合在一起,说白了,就是重新塑造一个士人集团罢了。
士人是围绕着土地运行,商人集团围绕着资本运作。
二者或许有不少的差别,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欺凌压榨底层血汗罢了。
这帮孔孟弟子,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