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玄学型中医(3 / 4)

“张神医有没有一份能引以为傲的药方?”

当时的张仲景思虑片刻,便挥笔写下了这份“桂枝汤”,并给诸葛军师细细交代了这份药方的适用和禁忌。

结果没想到这份药方并不是诸葛军师自己用。

而看着光幕上那张药方,张仲景不可避免的紧张了,跨越千年,后世医术近神,能瞧得上这张药方吗?

事实证明,张仲景想多了。

话说汉末有名医,一为华佗二为张仲景。

张仲景编撰了《伤寒杂病论》这本医学巨著,但很快散失,后经晋代医学家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方剂叫肾气丸,后来经过儿科专家改良后,便是如今无人不知的六味地黄丸,男性必备。

桂枝汤则是出自《伤寒论》,被誉为群方之冠,亦称伤寒第一方。

如今回看,整个汉末乱世中间都穿插着伤寒的影子,这个药方的价值更是可以说无法估量。

丈育UP主并不是什么玄学大手子,只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药理学角度来看,桂枝汤治疗伤寒的原理可以说非常科学。

如果将身体应对疾病看做一场战争的话,生姜芍药的作用就相当于统管后勤,其作用是提高食欲,加强消化,增强血管的通透性。

甘草大枣是最简单粗暴的补给,身体急需的养分。

桂枝会借助芍药增强的血管通透性加快血液循环,使得体温上升,促进发汗。

有后勤的,有补给的,有穿插战线的,有发动主攻的,药性之间环环相扣,可以说这是一张非常典型的实践医学的药方。

其实在古代时,中医作为一门实践医学发展的还可以,比如春秋时期,王莽的新朝,以及五代时期,都有解剖尸体研究病理的记录。

宋时,1140年左右吴简更是奉命与太医一起解剖了五十具尸体,作《欧希范五脏图》为学医必备,当时没人想到这可能是中医最接近现代医学的时候。

一百五十年后,程朱理学兴起,中医便朝着玄学的道路上拔足狂奔,一去不回头。

历史上的中医也就此和现代医学擦肩而过,并离的越来越远。

随着后辈话语的缓缓讲述,张仲景的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盛。

但随着最后的一转,张仲景脸上的笑意僵住了。

“玄学?”

依稀记得这词儿有点熟悉的张仲景努力回想。

张飞对此记得还清楚,于是嚷嚷着为神医解惑:

“就是从外面看包罗万象,结果进来一看啥都没,净是嘴皮子功夫。”

于是张仲景脸色重新变得惨白。

“翼德!”刘备不轻不重的喊了声三弟的名字,让其不要这么跳脱。

毕竟医学有多重要是看得明白的,而且如今看来,张仲景这神医之名也是进一步坐实了。

面对愁云满面的老神医,刘备赶忙宽慰道:

“备定当襄助张神医修《伤寒杂病论》!兴医学。”

刘备话语掷地有声,毕竟别的不说,光那伤寒第一方就足以让人重视。

绝不是因为好奇什么男性必备的六味地黄丸!

张仲景想起来这诸葛军师和玄德公的大力支持,以及如今成都有两所医塾已经建了起来,脸色便也好了不少。

只是嘴上仍是想不明白:

“这理学明明是理,如何竟让医学成了玄学呢?”

张飞顶着大哥的眼光撇撇嘴:

“这程朱理学若是真厉害,那宋朝能是那鸟样?”

孔明则是仰着头,心里逐渐浮起一个猜测。

儒生是啥样的?孔明研究何为盐铁时,鲁儒与桑弘羊之辩已看过多次。

鲁儒的那股迂腐崇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