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米同陈高远互望眼,沉吟道:“不敢把话说太满,实际病情得诊断过后才能下结论。
不过你放心,这位老中医在京城的名气很大,一般人是没机会见到他的。”
陈高远这时也对李恒说:“小妹说的是谁,我大概心里有数了,她和老中医的孙女是校友闺蜜,在这方面确实便利很多。”
他娘的,这是赤果果的糖衣炮弹啊!
前生老父亲就是因为这个病导致身体后面彻底垮了,看了好多医生去了好多医院都没效果,走得比较早。
事关生死,李恒还不能一口拒绝,认真说:“我回去跟他们两老商量一下。”
离开老字号早餐店,要分开时陈小米冷不丁试探问:“李恒,你下一部有计划了吗?”
闻言,陈高远、陈子衿、英语老师和张志强不约而同看向他。
见陈小米一脸期待的样子,李恒摇了摇头,“目前只是有个大概轮廓,还没确定。”
听到这话,陈小米看他的眼神犹如看妖孽,刚才原本只是试探性一问,不抱太大希望。
毕竟作家写一部不是那么容易的,灵感、取材、构思和细节完善等一套流程下来,得需要很长时间。
甚至花个三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去熬一部作品的作家也大有人在,哪像李恒这么高产的?
李恒现在好比一道美味可口的大餐,陈小米盯着他欲言又止,好想问问他新是哪方面的题材?
什么时候动笔?
有意向投递给新的杂志社没?
是不是又要交给《收获》杂志等等.
脑海中一下子蹦出许多许多问题,但陈小米最后还是克制住咬一口这巨大香饽饽的冲动,明白现在不是时候。
回去的路上,陈高远见小妹沉默不语,忍不住问:“怎么?还在想李恒新的事?”
陈小米没直接回答,而是感叹道:“田润娥好福气,生了个这样的好儿子。”
陈高远听得点点头,良久语重心长地说:“润娥的犟脾气不比你嫂子小,得是麻烦。”
解铃还须系铃人,两兄妹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都没说出口。
就如陈小米,她可以因为倾慕李恒的才华顺着老爷子的意思主动寻求同李恒、同李家达成和解。
可大嫂、大姐和二姐就不一样了,她们不是文人,也没有从事文学这方面的工作,对李恒的才华第一时间不会那么敏锐,也不会在精神内核上那么震撼,带有滞后性。
当然,要是李恒后续一直保持《活着》这样的水准,有生之年再写个一到两部这样的作品出来,那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
可是《活着》水平有多高,大家有目共睹,李恒还能写出比肩的作品吗?
陈小米暗自摇头,太难太难!
不是她小瞧,而是理性地用客观事实分析。
毕竟很多人一出道即巅峰,后面很难再写出这样的大火作品了。
如曹老先生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即使曹老先生后面笔耕不辍,佳作频出,但外界普遍都认为比不上《雷雨》。
ps:今天就这么多。求月票!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