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没有必要(1 / 2)

朱炳坤的话,令孙宁突然沉默了,身后的梁晚生,也赶紧拿出笔和本子,记录着刚才朱炳坤的话。

孙宁微微颔首,缓缓地说道:“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招待,直奔基层、直奔现场。这个准则,我看以后可以多用,也可以用作深入基层的一个原则。”

朱炳坤苦笑道:“孙市长,这个四不两直,说说就可以了,怎么用当真呢。我们基层苦基层累,领导们再搞突然袭击,以后基层工作没法干了哦。”

“四不两直”、“疏堵结合”、“头雁效应”都是一些机关常用语,早就深深刻在朱炳坤脑海里,这次只是应景就说了出来。

孙宁微笑着说:“只要你们把工作做到位了,又怎么会怕检查?领导们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也能体会你们的艰辛。但是,那些迎来送往的表面文章,确实要省省了。”

朱炳坤说道:“孙市长,去会议室休息一下吧,我再向你汇报一下三塘镇的工作。”

孙宁说道:“刚才已经听黄总经理介绍了很多,已经很全面了,去你们的水源地看看吧,刚才我以客户的身份,黄总经理是不准的呢。”

朱炳坤说道:“主要是保护水源不被污染,孙市长请。我们先看水源的,再听汇报。”

岩泉村的泉眼,原本是可以随意参观的,甚至村民们还会在这里洗衣洗菜,夏天的时候,村民们还会在这里嬉戏。

但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岩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聚宝盆,以前流出来的是水,现在流出来的都是钱啊。

朱炳坤向孙宁汇报了第一次来岩泉村的情况,看到这里清澈见底的水潭,再吃着岩泉的豆腐和腊肉,喝着岩泉水泡的茶,当时就有个想法,一定要把这么好的水推介出去,让更多多的人喝到。

孙宁提出一个问题:“我看这里每天的生产量很大,这个水源会不会有用完的一天呢?”

朱炳坤介绍道:“听村里的老人讲,这口泉几十年来从未干涸过,无论是严寒酷暑,终年不息。但是,泉眼的出水量毕竟有限,我们估计,一天可能只有几百吨,最大不会超过一千吨,碰到干旱季节,可能会影响正常生产。”

孙宁问:“那怎么办呢?总不能靠天吃饭吧?”

朱炳坤介绍道:“我们正在全国各地寻找优势水源,而且山泉水的运输成本太大,我们希望能就近生产,就近销售。比如长白山、千岛湖、桂林、西北等地,哪里有好水,我们就去哪里生产。我们无法生产出真正的山泉水,只能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孙宁叹息着说:“冷江其实也有不错的水资源,可他们没能发挥出真正的优势。那家斯道拉恩索的造纸厂,对当地的水质,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初造纸厂原本要建在淘沙县,但朱炳坤等人极力反对,甚至,还不惜把汪澧松推到冷江市担任市委书记。

孙宁当时也觉得,冷江确实更适合造纸厂,毕竟那里的水资源更丰富。

哪想到,造纸厂投产后,冷江当地的江水、河水,马上受到了污染。就算斯道拉恩索是国际纸业巨头,可他们如果没完全解决污染问题,也不会千里迢迢来中国投资办厂了。

“我们要借鸡生蛋,必然得承受一定的损失。冷江的经济得到发展后,只要升级产业,优化结构,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有一定不好的情况。这就像一个孕妇在生产前,一定会是剧烈的阵痛,一旦阵痛过后,就会迎来新生。”

孙宁点了点头:“你这比喻倒是挺形象的。”

朱炳坤说道:“孙市长,县委胡书记和古县长,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三塘镇的蔡锦程同志,也正从外地赶回来。是不是先去会议室休息一下?”

这个时候,他可以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