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天纵奇才,无解阳谋(1 / 2)

也不怪张良对徐庶的事如数家珍,实在是因为他的岳丈蔡邕每次都要夸赞此子。

加上已经升任祭酒的诸葛硅三番两次的向刘备荐才。

这才让两人在暗中开始关注徐庶在明德学院内的表现,这才有了部分优秀学子被选中去乡间观政。

张良没有揠苗助长,没有提前给徐庶超规格的待遇,一到幽州就给他安排一堆活。

反而是一封信将他送到了明德学院去求学。

最开始诸葛硅以及一些大儒自然是颇有微词,认为徐庶是走后门进来的,对他感观十分差。

可不到半年,徐庶就学完了他人用数年才能学尽的四书五经,当时给学院内的诸多讲师下巴都要惊掉。

随后更是开启了横扫模式,开始同时兼修武经、格物、算数等多学科,压得他的同期学子根本喘不过气来。

一些嫉妒并找徐庶麻烦的,第二天全都鼻青脸肿的去上课了。

后来众学子知道徐庶以前当过游侠,杀过人,也就没人再敢去挑衅他了。

弃武从文,只是徐庶想明白当游侠惩治不法之徒固然快意,但能救的人很有限,很难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实现心中的抱负。

所以他立志要成为像张如玉这样的人,像其一样睥睨纵横,成为当世一流的谋士。

如今又是一个大世开启的时代,独尊儒术已经成为过去。

徐庶经过研究,北汉的新政涉及了儒、法、道、医、工、商、农等百家之学,手笔之大,领域之广,令人瞠目结舌。

这也让他对张良这个人感到由衷的好奇,那本心学更是随身携带,日日研读。

那句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更是让徐庶感触颇深,对知行合一有了更深层的解读。

此次考试的策论题何以安天下,徐庶给出的答案是外王内圣。

外行王霸之道,不服的全部诛灭,内行圣人之道,行新政,求大同。

开篇徐庶直接点出原来的大汉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非得改天换地,推翻重建不可。

随后高度评价了汉王刘备驱除胡虏,扫除各镇诸侯的丰功伟绩,还将袁绍、袁术、陶谦、曹操等人视为乱臣贼子,祸乱天下的根源。

文中高度赞扬了北汉的新政,但还是表示了一定的担忧,认为应该将重点放在革兵甲之利上,其它耗费人力物力的部分可以缓缓图之。

他指出南楚一直在模仿北汉的军械和一些制度,双方军队间实力的差距在不断减小,数年之后的战斗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文中还提及了瘿陶那场让狼牙军蒙上耻辱的战斗,认为火药代表的热兵器将会逐渐取代冷兵器,成为战争的主流,并以猛火油为例举了几个例子。

接下来说到了海洋,认为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尤为必要,以后的一些战争肯定会围绕江河湖海打响,要警惕南楚那支愈发成熟的舰队。

最后肯定的说北汉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了中原大部分土地,相较南楚已有莫大的优势。

这时候没有必要再行险策,出奇兵,以煌煌天威碾压过去,与对方拼消耗,耗费南楚国力即可,天下自可在十年之内一统。

对徐庶这份策论张良不置可否,但对他的眼光还是非常佩服,否则也不会允许他直接离开考场,直接准备后面的殿试。

与徐庶寒暄了几句,张良就让人将他送走了,张飞见没有闹出乌龙,松了口气也就离开继续去监考了。

等他们都走了之后,张良对房间内的几个礼部官员都下了封口令,让他们不准到处去说有学子提前离开的消息,这也是对徐庶的一种保护。

因为如今的蓟县已经成为天下的第一大城,扩建后常住人口将近八十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