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汪广洋一向私交不错,但竟然为了自己当左相而弹劾汪广洋,这事儿放在一般人,真是做不出来。
可是杨宪竟然做出这种事,说明什么?
说明杨宪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他当时身为右相,竟然能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也是自己的至交好友下黑手,那他现在已经贵为左相,以后会不会对更高级别的人也下黑手呢?
李善长虽然没有说明,但这个更高级别的人,显然指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可能不明白这话的深意。的确如李善长所说,这人竟然能对汪广洋下手,他日一旦羽翼丰满,会不会效仿曹操?
朱元璋不敢往下想,但他却在内心深处无比坚定地给杨宪判了个死刑。
李善长向来擅长察颜观色,他知道这句话说中了朱元璋的心思。便趁热打铁地告诉朱元璋,杨宪身为左相,御史刘炳告发他,假如刘炳确为诬告,他这个左相确实有权力处置刘炳。
但是,即使是处置刘炳,也应该按照大明的章程办事。毕竟人命关天嘛!短短两天的时间,刘炳便已身首异处。这事儿从程序上来说,实在是太仓促了。
刘炳一事,其实已彰显杨宪的野心。他这完全是要在朝廷内部营造出一个顺他杨宪者昌、逆他杨宪者亡的恐怖氛围呀!
如果是换作其他人,即使刘炳是诬告,好歹也得将此事调查清楚之后,写一个奏折,请皇上定夺。而以皇上之圣明,如果刘炳真的是胆敢诬告左相这等重臣,又岂会轻饶了他?
而杨宪在刘炳一案中,似乎自始至终都当皇上是不存在呀……
如果说先前李善长的话相当于是针对杨宪的枪林弹雨的话,那么最后这一句,就相当于是给杨宪投去了一颗核弹。李善长这话一出,即使没有坊间流传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一事,朱元璋也一定会杀了杨宪。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七月的最后一天,大明王朝又发生了人事变动的剧烈地震。
这一天的朝堂之上,朱元璋突然以杨宪“放肆为奸事”为由,宣布罢去杨宪左相之职,立即打入天牢,待秋后问斩。
杨宪被罢去左相之后,朱元璋没有宣布代替杨宪的人选,他只是告诉众臣,这左相的位置还是等着李善长病愈之后再来坐吧!
与此同时,朱元璋下旨,让人立即从海南召回汪广洋,回中书省任职。至于汪广洋回中书省任何职,朱元璋并未说明。反正是不可能官复原职,任左相了。因为朱元璋刚刚宣布过,这左相的位置就是李善长的。
在汪广洋回应天之前,中书省的大小事务均由胡惟庸暂时做主。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的这一次争斗,以淮西集团完胜而告终,而胡惟庸似乎成了这次争斗获益最大的一人。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的这次大争斗,浙东集团的领头人物刘伯温似乎毫无建树。
事实的确是如此。自从朱老爷子归隐,我分别劝说过刘伯温和李善长之后,李善长后来就“生病”了。刘伯温见李善长病了,也算是听进去了我的话,不想跟淮西帮的人斗来斗去。
另外,这段时间里,刘伯温因为两件大事儿,牵扯了太多的精力。也无心跟杨宪去掰扯那些破事儿了。
究竟是两件什么大事儿,让刘伯温都无心参与汪广洋、杨宪的这些破事儿呢?咱先一件一件说。
第一件事,便是跟常遇春有关。这事儿还得从这年的清明节说起。
这是常遇春亡故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为了表达众兄弟对他的哀思,我可是发动了在应天的兄弟都放下手头的工作,耽误一天的时间,去常遇春的墓地前去祭奠他一番。
既然我都发话了,应天这帮人好歹也得给我一个面子。据崔道远等人告诉我,那天的场面比起当初常遇春下葬的那天,一点儿也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