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东汉版的升级考试(2 / 2)

也不是谁都能开的。

这个,汉帝都觉得极有道理了,谁又不怕死?朝中大臣,不管是谁家的,这回也都没反对。制定标准这个,大家也觉得挺好,只要吴侯不嫌烦,不要朝廷给钱,自是由他了。

于是,更多的大夫都赶往江东,就算我们不当名医,也得先认证医术啊!不然,就是非法行医了。

孙权和周瑜都笑了,颇有一种,天下大夫尽在江东的自豪感了。主要是,有了这种权利,天下大夫真的尽在我手。标准在我这儿,我来评审,我来发证,我这儿还办医学学校,想要升级,就得在此为我效力。孙权现在走路都飘了。

而国医堂,就成了考查大夫的综合性医院了。先由张仲景他们几位由朝廷认证的太医令来考查各科圣手。发了牌子,再由各科圣手领衔,组建各科的名医组,当然不能认人为亲,各方考查公平评出,再由这圣手与名医组一块对于各科的大夫进行评审,怎么审,除了考试,就是看你们如何行医。

这会若不是东汉乱世,弄不好,南徐得大夫比病人还多。都成了竞争关系,那态度叫一个好,这时,孙朗的档案就起到了作用。按着条目打分,肯定会有疏漏,但是,只能说,这就和后世的高考一样,已经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了。

如此轰轰烈烈的评医活动就在江东展开了,当然,第一次参考,可以按行医年限,及专业程度,投考相应的职称。有了资格之后,就有相应的晋升通道,像最基础的就是医工,就是基础的行医资格,但不能自行开业;而医工,是有三年的考查期,考上医工三年之后,方能投考医侍;而医侍想投考医官除了要四年工作经验外,还要有专业的成果。对的,要写论文。投到太医署,大家一块评定,一篇甲等上,或者三篇乙等上论文,证明你有专业性,有创新性,才能当医官;而医官到太医,就是成为医官之后六年,三篇甲等上论文!

反正孙权他们看到老太太折腾这些大夫的手段,都觉得,这些大夫若是有这种本事,还不如去当官了。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