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刘忠洗完脑,曲卓想起且有些日子没搭理杨宏斌了。
“视线”转过去,那小子居然在学习。
是真的学习!
正点着台灯,在看一本统计学的书。
不是看,是在背!
稍微“浏览”了下杨宏斌的记忆,曲卓一阵咧嘴。
他居然上大学了,还是人民大学……
整整十年的时间,一省之地收到的反映情况的信函,就能装满半间办公室,全国范围内有多少可想而知。
杨宏斌跟着调查组到了京城后,被安了个“助理”的非编职务,在专门处理相关事务的部门帮忙。
虽然整日有录不完的信息,写不完的资料,但他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毕竟他工作的衙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想进都进不来。
他坚信,只要自己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早晚会走进领导的法眼,并得到重用。
当然,如果能得到表现的机会,那就更好了。
有个研究微生物的家伙,曾说过一段不务正业的话——机遇往往不易察觉,需要人去寻找;机遇可遇不可求,需要人去创造;机遇容易稍纵即逝,需要及时把握。
很明显,杨宏斌是个能够,也善于抓住机遇的人。
年后到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有脱毛的凤凰重新攀上高枝。
而有些还在泥潭里窝着的人,有些还能耐着性子等待,而有些,已经迫不及待了。
尤其是部分人的家属,有办法的想办法,没办法的就只能“磨”了。
京城的衙门不是派下去的调查组,办公地点就在那里,不是说躲就能躲的。
于是,越来越多的,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的父母、兄弟姐妹、家属、子女什么的,三天两头的上门来询问。
有的慷慨陈词、有的卖惨、有的哭闹,有的寻死觅活,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也搞的领导们不胜其烦。
杨宏斌看到了机会,主动去应付那些找上门的外来人员。疏导安抚也好、摆事实讲道理也罢,总之耐性十足,挡下了不少麻烦。
后来领导们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骚扰,成立了专门负责接待的部门,杨宏斌理所当然的就被调了过去。
六月中时,一位在下面憋屈了八年之久的前领导,因为一场急病没了。那位前领导的遗孀和子女们,将满肚子的怨气发到了“调查部门”身上。
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气势汹汹的杀上门来讨说法。
上面的领导见闹腾的太厉害了,不得不亲自出面安抚。结果,一个措词不当,引起了众怒。
逝者的小儿子彻底失了智,一拳砸碎了玻璃,抓着根断茬就扑了上去。
杨宏斌眼疾手快,及时挡在了领导身前,脸、手、脖子还有身上,被连捅带划弄出了七八道大口子。
而且,都满身是血了,依然控制着情绪,耐心劝导情绪失控的家属们。
并且,成功把人安抚了下来。
经此一事,杨宏斌得到了全体同仁的高度赞扬。
没过几天,被护在身后的那位大领导亲自拍板,把他送进了人大的校门……
读完了杨宏斌的记忆,曲卓对他的事不感兴趣。
因为,他发现了更让人目瞪狗呆的事。
杨宏斌的同班同学里,居然有一个叫何卫东的。
没错,就是那个何卫东!
特奶奶的,何卫东居然也上大学了!
不但和杨宏斌是同班同学,还是一个文化课互帮互助小组的,俩人关系处的还不错。
仔细读了下杨宏斌的记忆,找到了一段他和何卫东打交道的片段,据何卫东自己说,有关部门已经调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