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可图的茶叶、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
印度半岛的各个王朝开始从国外进口粮食了,本地的粮食已经不够吃了,但他们口袋里有钱,并不担心粮食的进口。
粮食主要来自于大宋控制的印度河流域,大宋的租界区以及大宋的蒲甘都护府和锡兰都护府,这都是大宋的领土,而且是粮食的主要产区。
从这些地方通过船舶,可以很容易的把粮食运送到印度半岛各沿海港口,再通过这些港口的河流运送到需要的都市。
就算通过费人费力的车马运去的粮食,也比当地种植出来的粮食要划算。
因为如果把土地拿去种粮,换回来的钱要远远少于用这些土地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出卖之后获得的金钱,所以傻子才会把耕地拿去种粮食。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担心万一大宋卡他们的脖子,不卖粮食给他们怎么办?但这种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笑话。
没有人去质问为什么大宋的印度河流域、蒲甘和锡兰都护府不去种植更赚钱的茶叶,棉花和甘蔗,反而辛辛苦苦去种粮食卖给他们,赚那么点钱。
继续阅读
让印度这些泰米尔人都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大宋人真的是人傻钱多。
当地大量的棉花被收购后,送到棉纺厂制作成了棉鞋、棉布、棉被等产品,然后通过大宋的强大的海洋运输能力,运送到了地中海出售给了这里的欧洲人。
大宋在欧洲设立了三个都护府,驻扎了上百万军队,另外还有数十万的家属,当地大宋商人有了落脚的地方,可以从这与欧洲的威尼斯等商人进行交易,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贸易网络。
来自印度的茶叶、棉花以及蔗糖通过这些销售途径,迅速在欧洲大陆得以推广出售,卖出了十倍以上的价格,让大宋真正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印度半岛的这些泰米尔人还在那嘲笑大宋人傻钱多,只因为这个时代消息太过闭塞,交通极为不发达,使得他们成了井底之蛙。
而大宋通过低廉的价格将茶叶、棉花和棉纺制品,迅速在欧洲推广,尤其是北欧等寒冷地区,对大宋的棉被、棉衣和棉纺织品简直趋之若鹜。
刚开始价格涨得很高,后来随着大量的产品的输入,价格直线下降,普通百姓甚至都能消费得起了。
大宋当然不会是来给欧洲送温暖的。
皇帝赵桓要通过这些贸易来取得对欧洲市场的垄断,即便价格直线下降,大宋依旧能够从这获得丰厚的利润。
同时还能通过贸易与这些国家的国王、皇帝以及贵族、权臣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下一步皇帝赵桓在欧洲大展拳脚打好基础。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