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他的电影全是小人物的视角,但格局却不小,他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有明确目标的。
等宁皓说完,张国利继续往下主持:“接下来要发言的人物,是本场最年轻的导演......对了,也是最帅的!王晓帅,你这名字要不还是送给人家陈燔吧?”
王晓帅斜着眼,也不搭话,气氛稍许有些尴尬。
陈燔干嘛接茬:“别别别,我还是平fan一点好。”
“呵呵,你可一点都不平凡呐!你可是最年轻的水晶球奖获得者......不多说了,再说有人就得吃醋了!”张国利夸着陈燔,眼睛却瞥向陆钏,后者也去过卡罗维发利,但只是参加了展映单元,并没有参评。
“你夸人就夸人,损我干什么?”陆钏做出着急的样子,嗯,七分假三分真,他那部电影叫《寻枪》,对他来说,回忆的确不都是美好的.....
打趣几句后,张国利把话语权交给了陈燔,后者开启了今天的演讲:“我拿到这个话题,说得是创新和市场的关系。我年纪小嘛,大伙儿都喜欢把创新和年轻人绑在一起,这个其实这里本身就有个小误区。我这人其实挺守旧的,宁导可以为我作证。我和他们去唱K,他们唱《青花瓷》,我点得《涛声依旧》!”
继续阅读
宁皓在一旁捧哏:“他甚至会唱《喀秋莎》,我上一次在见有人点这歌的时候,KTV还叫卡拉OK!”
台下一阵哄笑,少数人已经反应过来,人其实已经开始点题了,像创新就不能用单一的目光把某些事物绑定到一起,比如年轻和创新......
“唱新歌我跑调嘛!”陈燔回了宁皓一句,接着继续自己的演讲,“我小时候看电影,最初接触的是中央台放得老电影和镇子广场上拉的露天大幕,《地道战》、《地雷战》什么的,那时候小,但看这些片子却很好理解,鬼子是坏人,八路是好人,好人为了对付坏人就用了好多办法。你看,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小孩子都能看懂,而且还觉得好看。可以想象,这些电影刚刚问世的时候,对观众来说,也是‘新鲜’的东西。差不多同时期,录像厅开始泛滥,里面都是些港片,这个对我来说就都不都是美好的回忆了.....我甚至被《倩女幽魂》里的大蜈蚣吓哭过! ”
台下又有人笑,张国利帮着解释了一句:“《倩女幽魂》有三部,我没记错的话,大蜈蚣是第二部的作品里的反派,90年上映,95年前都是录像厅的热门作品......陈燔,你那会儿上小学没?”
“没上,还在幼儿园。”
“那可以理解。”
“对,但国利老师,当时你已经是‘大人’了吧?感觉这片子新鲜不?”
“新鲜啊,那会儿谁见过这种特效啊!”张国利举着话筒点着头。
“所以,这类片子也算是创新!其实不光是奇幻片,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也处处都是创新,比如龙叔的功夫喜剧、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江湖故事、星爷的无厘头;他们其实不是这类风格的创始人,但却是集大成者,集大成者,这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陈燔侃侃而谈,继续给出自己的定义,“其实同时期我们内地也有新鲜的东西不断地涌现,比如国利老师演过的《顽主》,现在回头去看,依然颇有意味,后来冯导的《甲方乙方》也正是在这基础上才获得巨大的成功。90后,好莱坞开始进入内地,我听前辈们说起这事,说当时我们的电影界中可谓是一片的风声鹤唳。《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这让我们第一次听说大片这个概念。
“对了,《泰坦尼克号》我都没看完,只记得父母找了张不知道是正版还是盗版的DVD,请了几个朋友在家里看的,他们刚把片子塞机器里,就把我从客厅赶了出去,我就躲在客厅门外隔三差五的偷听几句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