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坚持(2 / 3)

晚上都没怎么合眼,一闭眼就是蓉宝嘉宝去外头游学,路上被拍花子抓走卖给别人当下人,每天干一大堆的活,吃不饱穿暖,晚上躲在被窝里哭着喊爹娘,要不就是被路上的劫匪抓走了,被人又打又骂......

杨氏给他端了碗热粥,坐到他对面,即好笑又心疼,“就不能往好的想想吗?”

“我还没往好的想啊?外头坏人一箩筐,尤其是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根本就不认朝廷律法。他们这么小的年纪懂什么,读过几本书就以为这世上人人都讲道理,路上碰到的都是好人,没那么简单!就不说这群屁大点的孩子了,就说先生,庄先生是个厉害的读书人,一肚子学问,道理讲的好,但世上不是人人都讲道理的。”

杨氏做了个生气的表情,说他偏心眼,“六郎在外游学,你有这么担心?”

赵老四的气焰一下子就灭了不少,他吭吭哧哧好半天,“六郎,六郎那会儿年纪大……”

“大多少?”杨氏指责他,“你就是偏心眼。”

赵老四不敢吭声,还说什么游学不游学的啊,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长在哪边。

杨氏微微叹气,“兄弟姊妹不合,多因长辈有失公允。我问你,六郎能去游学,嘉宝蓉宝不能去,这般公允吗?六郎此时年纪小,尚不会多想,他日年纪大了,回想起来该是何种心凉?”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老四小声辩解,“我没想这么多。”

“你就是想了的太多了。莫非因着山上有虎,人人都不上山了?你十多岁进城挣钱,六郎十岁上跟着先生外出游学,五郎一人孤身进京,你们个个都是这样走来的,为何偏要嘉宝蓉宝躲在你的伞下呢?你是真心为他们好,可他们真的会快乐吗?”

杨氏就此打住了话匣子,没有再继续往下说,有些事旁人说的越多,越容易陷入迷障中。

赵老四不是不清楚这个道理,只是一时接受不了,多给他点时间,慢慢的就想通了。

虽然还没得到一个准确去定南城的时间,但蓉宝嘉宝现在已经提前准备了起来,每天起的比鸡还早,裹着厚衣裳,坐在书房摇头晃脑的读书。

赵老四也不嫌弃冻屁股,坐在门槛上挡路,他怅然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杨氏坐在镜台前侧了侧身,“你快些把家里的事安排好。”

“不急不急。”赵老四爱磨蹭的老毛病又上来了。

杨氏就他这个不好的习性说过不下百次,但赵老四一向是嘴上应付的好,转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说的多了,她也懒的再说。

“我听大哥说爹这几天心里不痛快。”杨氏问,“出了什么事?”

“还能为了什么,三郎的亲事。”

杨氏把头上的珠钗卸了下来,散了发髻,重新梳了一个随云髻。

“我听桃子说丁家那头拒了亲,但那是八月的事了,如今都快十月了。”

“我那二侄子前几天提着东西屁颠屁颠的又去了。”赵老四饶有兴致,“月娘,你猜是能成还是不能成?”

杨叔仔细的想了想,“应当不能。”

“我觉得能成。”赵老四拍着屁股起身,拖了条凳子坐到杨氏身边,“我跟你说啊,那丁家姑娘可真不得了。二郎费劲心思的帮弟弟把人娶进门,将来要是算计到他头上,他就知道厉害了。”

“聪明人入观也知道拜财神爷。”

“月娘,你是不知道,那丁家姑娘着实厉害,二郎以前都小看了,这不,现在就吃了个大亏。”

杨氏拿着银簪在头上比划。

赵老四伸手在妆匣里扒拉了一下,选了根累丝双鸾衔寿果金步摇,“戴这个。”

杨氏把银簪搁回去,接了金步摇戴在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