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她抱在怀里,声音微微发哑,“明年我挣的钱都都给你,你想买哪个铺子买哪个。”
连春儿怔了半晌,“都给我?家里怎么办?”
赵二郎又打了个哈欠,睡意散了不少,“一年往家里交十多银子就行了。”
连春儿趴在他怀里小声问,“去府城一年能挣多少钱啊?”
“那就得看我们的本事了。”
连春儿微微抬起头,把下巴搁在他胸口,“怎么讲?”
“四叔在府城的两个铺子,我占两成分红。”
连春儿并没有多高兴,她坐直身,等着赵二郎的解释。
相比于公婆爹娘,她好像跟杨氏还亲近一点,学做衣裳,学字,学做账,学人情往来。
小时候磕磕绊绊一路摸索着走,嫁人了才有一个长辈教导指路,她万分珍重这份情谊。
“四叔是不会去外头做生意的,有杨家表哥在京城为官,六郎他们迟早也会做官,当官的最重名声颜面,四叔沾了商贾一道,六郎嘉宝就会被同僚看不起。”
连春儿不解,“帮亲戚打理铺面也不行吗?”
赵二郎摇头,“那些当官的眼睛都长到头顶上去了,他们连穷苦人家出身的官员都看不上,更别说沾了商贾之道。”
赵氏发家记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