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句憋在心里的话,就让年幼的太子逐渐跟先生离心。
这种疏离藏在日复一日中,要事繁忙的崔贤丝毫都没有意识到。
只是在新帝即位时,他跪在殿内抬头窥看帝王,才发现两人中间已然隔着丘壑。
新帝迫不及待的收拢权柄,除了想为小时候的自己争一口气之外,更想要得到老师的认可。
只是两人的理念冲突,致使崔贤对他越发失望。
新帝根本没有时间伤心,因为他也很快察觉到自己的想法在朝堂上处处受制。
并收到了来自皇叔的“问候”。
信中只表示一个意思,你会不会做皇帝?不会坐滚下来,丢脸玩意。
新帝惊出一身冷汗,他茫然四顾,这才后知后觉到父皇已经不在了,江山万民都在他手上,但他什么都没做好。他高坐龙椅,到处都是刀光剑影,温顺匍匐在地上的臣子心怀鬼胎。
他们并不在意皇位上坐的是谁,更不在意君主是否贤明,他们只在意自己手上的利益。
这种后知后觉让他几近绝望。
倘若就此蛰伏,暗自隐忍布局,他日未必不能破局而后生。
但他选择了就此颓废,任由百官相争。
平昭王也不是一开始就惦记大侄子屁股下的龙椅,大侄子虽然不怎么亲,但皇兄挺亲的,把他当儿子养。人不能狼心狗肺啊,哥哥一走,就惦记上侄子的家产。
就是侄子太废物了,祖上那么大的家业眼看着就要败完了。
他就气的写信过去骂一顿,顺带再吓唬一下。
本意是你还有兄弟在呢,你不会坐,就让你兄弟来坐。
这个时候人品还十分过的去。
但耐不住皇帝自己作死,本事不足就算了,还沉迷美色荒废朝政。
昭王府的幕僚一看,哎,好像有机会干一番大事。
于是整天给平昭王洗脑。今上要才没才,要能没能,好色无为,德行有亏。若是任由今上再胡闹下去,那魏家百年基业将会毁于一旦啊!到时王爷你有何面目下去见先祖?
平昭王又不是个傻子,哪会听几句话就头脑一热,觉得自己师出正义。
他抢侄子的皇位就有脸去地下见祖宗吗?更别说写进史书里受后人唾骂。
不过野心还是压过了这一点小忧愁。尤其是他大侄子千方百计向他讨要兵权,平昭王就假装自己是不得不反。
虽然还是乱臣贼子,但好歹面上好看一点。
赵氏发家记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