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能量球(2 / 3)

脑变 曾经心动Zzz 1441 字 11天前

对他来说,现实世界很难实现的聚变反应堆,从能量获取角度来说,反而更划算。

核聚变材料除了研究比较多的氘与氘、氘与氚、氘与氦-3聚变以外,还有锂-6加中子,硼-11加质子,碳-12、氮-14和氧-15与氢原子的循环反应。

几种聚变反应的最终产品都是形成氦元素,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曾凡可以用自己的微观感应能力直接制备这几种元素,制备这些元素的同时会释放能量,让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的时候,还可以释放能量,相当于将他感应能力变现成原子能。

微量原子的聚变反应他可以操控,总体能量有限,也不会有什么后果,比较麻烦的是,如果要释放宏观上的巨大能量,那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同时反应,得有真正的反应堆才行。

他可以用微观感应能力实现聚变点火,可是这些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周围的温度随便都会飙升到千万度乃至上亿度高温,相应的防护设备就不是那么好做出来了。

至少曾凡从书上和论坛上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难以做到,也需要他有颠覆式的创新才行。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实际操作层面他能做到的原子聚变反应,可是没有现成的理论指导,想做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反应堆,对曾凡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所谓的温度,其实是宏观物体才有的物理量,反映了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在任何给定的温度下,微观粒子都在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

对于单个的微观粒子来说,温度并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外界扩散到上千万度高温,也可以理解为能量并没有得到合理运用,实际上等于被浪费掉了。

制作不了大型核装置,那么他制作足够多的微型装置,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每一份原子能,只要微型装置足够多,那么实际使用的能量不会比单个的大型装置少。

微型装置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可是一旦做成,耐久性和可靠性会更高,只要有足够冗余,即便是一部分损毁,也不会影响整体性能。

永磁体中无数初始方向不规则的磁畴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便一部分磁畴受外界影响脱磁,剩下的部分仍然能保持磁性。

碳纳米管有很好的轴向导热性能,他可以将聚变反应链路分布在碳纳米管内部,只要管子够长,就可以将聚变产生的能量全部吸收,无论是输出辐射热能,还是提升电子能级,转换成电能,都可以达到极高的能效。

如果在管子内部做成循环的聚变裂变链路,那么只要他启动一次,这一个微型能源理论上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

曾凡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如果能做成,那输出的能量可比他开始制作那种衰变电池大多了。

既然以核聚变能源为动力,那么就可以制作足够大的飞行器,不用担心能源不够的问题,微型能源可以不停往上面加,只要数量足够,多大的能量都不是问题,理论上的能量密度,应该会远远超过已知的绝大部分能源。

聚变链路的辐射粒子在管子内定向前进,相当于自动屏蔽能量辐射,也就没有了温度过高的问题,可以将能量一层层逐步分散出去,有序的控制每一次能量分发,最大程度的避免能量外溢。

管束外面按一定间距布置约束磁场,可以调控链式反应进行速度,达到最大能量利用效率。

对曾凡来说,有了完善的思路,做出东西来就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稳妥起见,第一个能源曾凡做成了直径十厘米的小球,内部一千亿条循环聚变反应链路,外部层层包裹分散能量的碳纳米管,利用半导体属性的碳纳米管可以集成芯片的功能,通过这种芯片调控微型磁场强度,可以控制能量输出类型和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