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次回来,再补偿她吧。
回到小木屋,先把早餐吃了再说。
起锅烧油,取出一袋子饺子放到灶台上。
已经起床的哑女,赶紧过来帮忙烧火。
有个人烧火,倒也是不错的,他可以空出手来干点别的事情。
饺子,哑女知道,以前父母在的时候,逢年过节也吃过几次,记忆犹新。
只是这几年闹饥荒,已经好些年头吃不上了。
见饺子已经煮好,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张汉水取来了两个大碗盛了两碗,浇上汤汁就坐在屋檐下享用起来。
哑女却是走开,拿着扫把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并没有去端那碗为她盛好的饺子吃。
冷了就不好吃了。
张汉水只能走过去端起它,拿掉小姑娘手里的扫把,把碗给了她:“先吃了它,再干活。”
真不让她干点儿活,她怕是不好意思吃自己的食物,也就随她干点活儿也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太多依靠,除了自强自立没有别的选择。
生活所迫,没有办法。
这年头,不干活就得饿肚子。
村里面的小萝卜头们,打猪草,捡稻穗,拾牛粪、驴粪啥的也能挣点工分。
挖野菜、采蘑菇,就是为了自己和家里人有食物充饥,不饿肚子。
挣工分,能为家里多分点粮食,在青黄不接的冬、春两季不挨饿。
继续阅读
哑女犹豫了会儿,才从他的手中接过碗,然后一大一小的坐在屋檐下默默的吃着饺子。
她也是没有办法,如今的她父母早亡,没有别人的帮助,她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能干什么。
更别提还有个没满月的妹妹需要她来照顾,只能去乞讨,寻求别人的帮助。
如果可以留在这里,获得这个男人的帮助,那她和妹妹就有救了。
特别是她的妹妹,她可以挖野菜蘑菇吃,可她的妹妹不能吃这些,所以妹妹的奶水,还得要他帮忙才行。
总体来说,如今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她和妹妹现在是离不开眼前这个男人的。
当然,前提是眼前这个男人愿意把她俩留下,不虐待她们,否则还是要离开的。
至于虐待她们,张汉水还不至于,不过要不要把她们留下,还在考虑之中。
主要是她俩能去哪,谁能收留她们,这是一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他暂时没让姐妹俩离开的原因。
特别是哑女的妹妹,还没满月,父母不在了,怎么活下去这是一个问题。
所以能帮,就帮姐妹俩一把,主要是自己不缺粮食,然后哑女去挖些野菜蘑菇,在他这里也可以换些粮食和奶粉钱的。
哑女吃饱喝足,从他手中接过了碗筷,主动去洗碗洗锅,也算是付出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这来之不易的口粮和妹妹的奶水钱。
她虽然小,但也明白一个道理,自己与眼前的男人非亲非故的,人家没有义务一定要帮助她们姐妹。
就算是亲戚朋友,也未必一定会帮助她们。
只能说“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帮与不帮,完全看别人愿不愿意帮。
不愿意帮,也强求不来。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别人都有权利拒绝帮助任何人,哪怕是以往最亲近的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只能说另有所图或运气好遇到真正的好心人,愿意无偿帮助别人,不忘初心,奥利给。
虽然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天两天没什么,时间一长,矛盾再所难免。
60年代,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