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灵魂,而不是因为其他。
在许多科幻文、玄幻文中,肉体不过是一具皮囊,供灵魂寄养,随时可以舍弃,真的是如此吗?
比如许多高高在上的存在,为了延寿不惜定期更换新鲜血液,甚至更换器官,但是那样的苟延残喘,还能称之为人吗?
比如某些科幻文中,高科技手段已经支持为人类提供永不损坏的钢铁躯体,只要灵魂之火不熄灭,躯体随时可以更换,不知道那样的存在,还能不能称之为人族。
此刻的祝红阳,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以武者手段,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大,从普通人的寿三百,到天武者的寿八百,不知道超凡脱俗的圣武者,会不会寿享千年?
如果没有今日的经历,祝红阳大概以为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但此刻仅仅是背诵一遍离骚,他却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似乎壮大了一丝丝。
虽然仅仅是一丝丝,但遍览星河无数大世界的经历让祝红阳明白,灵魂壮大一丝丝,就意味他的寿元至少增加上百年。
如今他算是明白了,衰老的从来不是身体而是灵魂,这也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得道成仙的人,哪怕活成千上万岁,依然还是年轻人的模样,强就强在灵魂。
灵魂强度不够,哪怕用尽手段去挽留肉体衰老,依然不可逆转。
反过来,灵魂强度增加,要逆转肉体恢复青春,不过是小事一桩!
如果说祝红阳和司文秀的“返老还童”是因为肉体接受天地灵气滋润,那么现在他这丝寿元增加,则是灵魂壮大的作用。
当初他祝红阳之所以没有拒绝来往两个世界,还不是被圣天大陆三百年寿元所诱惑?
现在得知另一种途径可以增加寿元,顿时忘记其他,瞬间出现在塔外,紫色符文汇聚,正是屈原的另一名篇《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未曾穿梭两个世界以来,祝红阳读天问,觉得古人纯粹是瞎操心,饭都吃不饱,还关心天地演化大事,但是此刻再读天问,脑海中回荡星河大世界所见所闻,不由得五体投地佩服到家。
这哪里是一篇文章啊,简直就是直指本源的灵魂拷问,就是对修炼之路的向往!
果不其然,祝红阳回到破天塔内,刚一开口,周围景色大变,他好像站在混沌虚空,注视着一颗星球从无到有,从没有生机到万物欣欣向荣,这一切就像在回到天问!
背诵完天问,祝红阳只觉得身心舒畅,不仅仅是精神力量有丝丝壮大,就连丹田湖泊也迎来一场真气雨,竟然不亚于他辛辛苦苦搬运几十部古武功法的总量。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才是双丰收,祝红阳震惊于天问的玄奇奥妙,却又心中暗自窃喜。
要知道,先秦时代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屈原虽然独领风骚,但是诸子百家那些锦绣文章,不说一定比屈原强,至少是同一档次的吧?
然而,让祝红阳失望了,因为他当初要求的是先秦散文,三位教授也是围绕这个讲的,除了道家典籍中已经包含的,剩下的诸子百家那些经典散文,仅仅给他带来一丝丝神魂力量增长。
祝红阳有种把三个老教授请回来的冲动,把山海经等神话、孙子兵法、鬼谷子、阴符经等等再讲解一遍,看看破天塔收不收。
最终祝红阳还是平复心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或许冥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