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这个?之前已经解读了!你再解读一遍!”乐歌伸手示意了一下,说道。
“是!乐伯伯!”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把礼让当作国家的宪法,以此去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那还会有人不讲‘礼’呢?不把礼让当作国家的宪法,不去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还有多少人懂得‘礼’呢?”
“再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不怕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能够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酒香不怕巷子深,也就是这个意思吧!首先!得自己有真才实学,然后才有机遇!这是劝导我们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着急,耐心等待!这句话单独来理解,没有什么不对,好!”乐歌应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这是先生经常教导我们的话!不止一次说的!希望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
“嗯!好!不过!不仅仅是做官吧?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有一定地才能,不仅仅是做官的才能!手艺也可以啊?一技之长也可以啊?是不是?”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念!”
“是!”曾参应了一声,继续往下读他编排的《论语》。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呵呵呵!”乐歌笑道:“你又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啊!曾子?”
“不敢!呜呜!”曾参应道:“上下文的需要而已!乐伯伯!”
“具体解读一下?什么意思?用白话文!”
“是!乐伯伯!”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参啊,我讲的理论,我所推行的理论,是从一个基本点出发的。懂得了这个基本点,也就什么都懂了!我说:是。先生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忠恕是根本出发点!你懂得了‘忠恕’这两个字,你就懂得先生的用意了!”
“哦?”乐歌点头道:“这句话有些没头没脑,你要不解读的话?还真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好!”
“先生的意思是:他的学说思想是一致地、清楚明白的、一直都是这样地没有改变!他问我是什么?我说是‘忠恕’二字。结果!先生很满意!”
“说明你真的懂得了你先生的意思!”
“哪里?”曾参谦虚道:“先生说!颜回早就懂了!”
“你不能跟颜回比,颜回是你学长,他跟随孔子的时间长,比你也早许多。所以!他先懂很正常。而你!当时还很年轻吧?你能这么年轻就懂得你先生的学说思想,说明你也一样了不起!”
“谢谢乐伯伯!我会努力的!”曾参拱手应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明白义的好处,与人相处讲究的是义。小人只知道利的好处,与人相处以利为先。”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以义为先,首先考虑的是他人,可见君子的胸怀。小人以利为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可见小人的自私。
“这说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说到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