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表现的有大才德极精明强干的形象太不相符,迷信的赵佶就感觉唐恪似乎是个灾星扫把星,简直是个不祥之人,对风度翩翩文雅倜傥形象极佳的唐恪的好感不禁大降,已心有不喜,但也听进去了唐恪的这番蛊惑,尚感满意,也同意
鉴于辛从忠之败,梁山还是有一定反击势力的,否则单凭火攻不可能一举歼灭两千骑兵。埋伏堵截,箭击偷袭,也得有足够人手才行。而且赵岳小儿果然狡诈机警强悍之极,不能再小视,这次再伐,必须调精兵强将,而且兵力得加强。
邓宗弼等三将感恩朝廷,急于为好友报仇,那正好用这三人去收拾赵岳小儿
主要是朝中已无真有实战才能的合适将领可派。
那些高官大将们从意外的猛将辛从忠惨死一事上也怕了,不确定梁山到底有什么势力有多大实力,更畏惧梁山人在打仗上的狡诈强悍,都怕死,深通明哲保身,岂敢轻身请战去梁山冒险。
还是让卑贱的邓宗弼三人领兵去冒险吧。
三将骁勇能战,此去应该能成功,不成,也可当探路替死鬼,朝廷能进一步认清梁山实力和手段,再伐就有了数。
随即,朝廷迅速下旨。
点三将中最稳重的邓宗弼为主将。
讨伐梁山得以水军为主,邓宗弼是水军都指挥使,也是三将中品级和实权最高的,当此次的主将也最合适。
令张应雷和陶震霆为副将,领步兵司和殿前司共三千精锐步军为步战主力,外加骑兵司选调的三千精锐骑兵做防范梁山可能有的骑兵的偷袭,和已去了梁山却未用上的三千水军,共计九千禁军兵马作主攻,又有梁山周围官府的兵马作辅助,用于围困梁山和保护粮草,这一回打唐斌也够了,应该万无一失。
勋贵子弟,大内御林军武官王智慧,想为惨死的族弟王欢报仇,也是为朝廷出力,这次奋勇请为济州府兵马都监,愿意担起协调梁山周围各官府出兵配合禁军进剿事宜,朝廷甚慰,恩准,他已带着家将先行赶去济州做好事先安排。这种奋勇忠君报国,说穿了不过是看到此次进剿有把握,风险很小而利益功劳却可很大,机会难得,王智慧才胆大而不辞劳苦。
如此派兵也再次体现了朝廷各方势力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各方的图谋,因而安排得再次空前的很顺利迅速。
不一日就准备好了,大军出发。
邓宗弼三人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个个战意高昂,并且吸取了辛从忠惨败的教训。
邓宗弼为主将,坐镇中军,统领三千步军。精明心细(狡诈)的殿前司都虞侯陶震霆为先锋,领五百马军为探路前驱。步兵司都虞侯张应雷领五百马军为后合。另两千骑兵分为左右翼,护卫中军步兵夜里食宿时更是加强巡逻防范。
大军如此进军防范,途中自然什么意外事故也没有。
这次不去济州城,那有早到了的王智慧负责好了,是直接杀奔梁山泊,也不用走辛从忠那次惨败的危险山道,路途格外安全,大军都轻松过了济州城地区,日益逼近梁山泊了,仍然一路风平浪静,连疑似可能是梁山的探子都没看到一个,路上零星遇到看到的人全是当地人熟悉可确认的寻常百姓。看来,梁山果然军事实力不济,一没有了可乘之机就老实了,缩在梁山,只能凭水泊天险躲避兵灾,根本不敢出来试探着偷袭或和官兵硬战一战。
如此一来,靠近梁山后,官兵原本紧张起来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不至于因畏惧太久以来的沧赵威名也畏惧起梁山。太多禁军将士甚至因此而轻蔑起赵岳。
凶名响亮的嚣张强霸小儿也不过如此,实力不行,对上俺们大军就只能干憋着。
但邓宗弼等三人却不但丝毫不敢轻敌,反而越发严谨慎重起来,严令大军更得警惕。
兵凶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