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1 打建奴去】(3 / 4)

明鹿鼎记 轩樟 5545 字 2020-04-01

倒是真的希望韦宝能赢,若是咱大明两千人就能打败建奴大军,还能割上千颗建奴人头回来,那的确没有必要要咱们这么多人。人家韦宝手里有个一两万人就能让建奴趴下!以后咱们都解散算了,就靠山海关三万多大军,足矣抵御建奴!”祖大寿大着嗓门道。

众将领听祖大寿这么说,纷纷大骂韦宝不知道天高地厚!

大家都等着看韦宝的笑话。

孙承宗黑着脸出来,咳嗽一声,众人才安静下来。

“好了,多余的话不要说了,记住,咱们是观摩,跟着韦宝的人后面看,人家打成什么样都好,都是为了大明在做事,都听到了吗?”孙承宗道。

众人齐声答应。

“督师大人,主要是这韦宝小子太能吹了!否则大家也没有那么无聊,谁没事等着看他笑话?”祖大寿笑道。

“走吧!”孙承宗没有理会祖大寿。

众人其实还没有到齐,孙承宗打算边走边等,估计等在山海关外渡头上了小船的时候,人差不多该到齐了。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毛文龙也来了,这几日,毛文龙也没有离开山海关。

其实孙承宗叫不动毛文龙,是毛文龙自己想看韦宝现在的实力。

光是听说韦宝打算用两千人打败建奴大军,还要割上千颗建奴人头回来,毛文龙就好奇心大起了。

要说没有一个人相信韦宝能办成这事不假。

但是要说有半个人相信韦宝能办成这事,这个人一定是毛文龙。

毛文龙对韦宝的了解,甚至比韦宝现在的岳父之一吴襄更多。

吴襄嘴上说相信韦宝,心里根本不将韦宝打建奴的事情当成一回事。

大明的制度决定了这一切。

洪武时期在制度实践上,也未始不有古典经书的投射存焉。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他后来声言卒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所谓“自古”固属饰辞,但他确对古制有过研究,不能完全排除他回复古制的愿望。

洪武年间官制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官名和新的机构名也不断浮现。

四辅官、大学士的设立,均为朱元璋比附经典、斟酌古制而成。

洪武时还曾仿照《周礼》,改给事中名为元士,后又改为源士。

朱元璋强力推行的《大诰》,定名亦来自《尚书》。

综而言之,朱元璋的制度来源,若综合四种来源,蒙元,汉族传统,自我作古,远仿三代。

当以“多元到一元”来解读洪武制度的复杂来源。“多元”即意味着洪武制度的来源多元,也是解读洪武制度的视角、进路多元。

“一元”则意在凸显朱元璋的熔铸作用。

经过朱元璋的头脑过滤、刻意形塑和制度实践,多元的元素得以整合,并且打上了朱元璋个人的独特印记,不再是原先各自的本来面目了。

这体现在古经中的经典政治理念已为朱元璋所深刻改造;唐宋以降君权加重的趋势加剧,而士大夫所鼓吹的绝对忠君等理念也为朱元璋所利用、强化;蒙元制度中的臣僚奴化为朱元璋所承袭,官僚工具化和服务取向加深,同时分封制、边疆管理等隐微之处也为朱元璋所改造吸收;红巾军早期制度遗产,朱元璋本人的原创元素,也都赋予了新的形式。

所以说大明的一套体制是很独特的。

朱八八也的确是建立制度的天才。

洪武制度应被视作一个“多元到一元”的演变过程。

虽然来源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