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韦爵爷的发展目标】(3 / 5)

明鹿鼎记 轩樟 8222 字 2020-04-01

海只能成为实控。

青海不宁则入藏另一条路需要打通,川西的大小金川就得挨打。

准噶尔部和沙俄勾结,为了打断联系就得与沙俄展开外交,外东北疆界就得确认。

真的换人来做西域再征服的事情,韦爵爷自忖自己就不一定能做得像康乾一样好,因为对西域而言,搞定蒙古西藏只是,搞定中亚和沙俄才是问题的终点。

这个终点,直到苏解体不存在了,才算到达。

乾隆能在西方势力杀入东亚的前夕完成这个,是对华夏有大功的。

韦爵爷从来不会因为清朝本身带有的残暴无耻、戕害人民的属性而否定康乾为边疆做出的努力。

清廷对蒙古的控制,甚至慈禧御下的一系列高级手段,都是韦宝很佩服的。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大军出塞把元朝残余撵到漠北,可是还是没法斩草除根,草原上永远是一波一波游牧民族。

到后来明朝干脆形成烧荒惯例,每年秋天派人去长城以北放火。

《英宗实录》说“御虏莫善於烧荒,盖虏之所恃者马,马之所恃者草。近年烧荒,远者不过百里,近者五六十里,虏马来侵,半日可至。乞敕边将,遇秋深率兵约日同出数百里外纵火焚烧,使虏马无水草可恃。如此则在我虽有一时之劳,而一冬坐卧可安矣。”

明朝方逢时《烧荒行》云“汉家御虏无奇策,岁岁烧荒出塞北。大碛平川鸟飞绝,莽莽龙庭暮云黑。秋风萧萧边草黄,胡儿牧马乘秋凉。将军下令促烧草,衔枚夜发何仓皇。边头路尽迷行迹,黄狐赤兔如人立。心惊魂断马不鸣,月暗沙寒露沾湿。阴崖举火各因风,炉结如云万里同。虏帐千群皆北徙,烈焰夜照阴山红。山头突骑飞流矢,几人还向火中死。白骨成灰散不收,恸绝胡天作冤鬼。东风吹绿旧根荑,乾坤回首又春归。惟有游魂归不得,年年空逐野烟飞。”

在隆庆和议之前,明朝与蒙古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明英宗自己也在亲征中大败,被抓。

为了防备蒙古军队每年寇边,明朝设立九边重镇(后增加到十一镇),专为蒙古。

隆庆和议抓住了一个好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达成一个双方都比较满意,也不丢面子的好协议。

俺答汗名义上向明朝称臣通贡,边界上互市,此后大的战争再也没有了,直到明末清军带着蒙古人一起入关。

清朝搞定蒙古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清朝是以小族临大国,蒙古是友军,拉着蒙古八旗一起当征服者当大爷骑在奴隶头上为所欲为。

清廷治理蒙古和治理汉地的手段都不一样,蒙古基本上是自治的,为了防止蒙古坐大,把大大小小的部落里面的首领全都封成外藩蒙古王公,互不统属,也不许互相侵占,蒙古人代代娶清朝的格格,蒙古王爷全是额驸,跟清廷是直通的。

所以满洲人入关以后要求汉人都剃头留辫子,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蒙古西藏来这套,清朝在汉地十八省开科取士,却并没有在草原上搞郡县制派遣流官治理,甚至也没有想过在蒙古改土归流。

至于说清朝推行什么减丁大兴黄教之类,可以说是蒙古人自己本来就已经选择了黄教,早在元朝时候蒙古人就开始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太符合胃口了。

后世留在欧洲的一支蒙古人,卡尔梅克人在周围都是东正教徒和的地盘上仍然信黄教,满洲人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要说减丁,藏族自己就一直在减丁,吐蕃强盛时候多少人,到了后世,西藏还剩多少人。

历史上各时期藏族人数的提法悬殊都大。

在七世纪吐蕃王朝统治下的人约有一千万,到清代雍正时西藏地区只有二百多万,不到一千年人口减少了八百万。

蒙古衰落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