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准备休息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楞了一下,道:
“你有想法?为什么刚才会议上不说?”
阿道夫.穆勒犹豫了下,放低声音道:
“在众位贵人前,我不敢出风头……”
皇帝也是个人精,略微一想,就恍然大悟。然后,他示意阿道夫.穆勒阐述他的想法……
阿道夫.穆勒哪有什么想法?他实际上就是在转述马林的想法:
“我是这么想的,我军实力占优,因此适宜稳打稳扎。至于进军方式,可以采取‘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方式……”
“堡垒推进,步步为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显然不大明白。
阿道夫.穆勒其实也不太明白,但马林早就在密信中做过讲解。于是,他向皇帝陛下介绍起了这个源自后世“第五次反围剿”时光头蒋的战术。当然,这也不是光头蒋想出来的,而是果军参谋们共同想出来的。
后来,鬼子在对付华北的八路军时,也采用过这个办法。但是,八路太过“狡猾”,用夜袭战和利用伪军当内应等方式给破解了。
但是,那可是战术极为灵活的八路啊。这个年代的欧洲人,哪里能想得出破解方法?而且,游击战直到19世纪末的“布尔战争”时期才出现呢。这个时候的瑞士山民,哪能想得出破解之法?
所以,这种利用堡垒封锁的战术,在这个年代,是非常克制手段不多的瑞士抵抗军的。只要堡垒修得够多,不但能够很好地保护交通运输线,还能对各地的反抗队伍形成压制。
而且,阿道夫.穆勒直接建议引进北海国的“烽火台”技术,在堡垒顶部设立烽火台,用于示警。这样,瑞士反抗军要是敢攻打某个堡垒,其他堡垒的支援很容易就能发现并及时予以支援。
皇帝陛下听了阿道夫.穆勒的介绍后,连连点头:
“很好,非常好!有了堡垒的保护,我们就不怕瑞士的叛军袭击后勤补给线了。而有些物资,也可以放入堡垒中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想了想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又问道:
“对了,这个堡垒如何修建啊?就像贵族城堡那样?那可是要耗费很长时间的啊,我们等不起!”
阿道夫.穆勒摇了摇头,道:
“和城堡不一样,要简单得多,不过增加了护城河和吊桥。我在游历途中经过北海国时,曾收下一名叫施密特的当过泥瓦匠的侍从。他曾参加过北海国简易堡垒和烽火台的修建,由他指挥,陛下再调集几千名泥瓦匠和石匠,修建碉堡并不难!”
事实上,施密特就是马林特地派给阿道夫.穆勒的帮手,也是派给皇帝帮忙修建堡垒的工匠。
和北海国不同,北海国修碉堡大量使用水泥,成本较低,速度也快。而皇帝陛下没这个条件,所以更多使用砖石。而瑞士地区多山地,石头资源多得是。只要带足了石匠,是很容易从瑞士山区获得足够的石料的。然后,泥瓦匠们再负责把石料砌成碉堡……
至于挖碉堡四周的护城河的工作,直接派军队从当地强征老百姓来挖即可……
因为有护城河的保护,加上瑞士抵抗军不可能有大口径的火炮来轰击围墙。所以,堡垒的围墙根本不需要修多坚固。一开始,弄土墙对付一下都行。反正,没有吊桥,瑞士抵抗军甚至无法进入。就算对方要填平护城河,也需要很长时间。这个时间内,狼烟冲天,援军早就赶到了。
当然,这是最经济的方法,也很适合财政极为糟糕的哈布斯堡家族。若是换成北海国,肯定每个堡垒都用水泥修建啊。水泥修建的堡垒,以这个年代小规模的反抗军的能力,十天半个月都打不破。
要知道,有枪有榨药包的八路攻克碉堡都成功率不高,何况是这个年代以冷兵器为主的部队?所以,堡垒战术,实在是占领军的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