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惧怕幸福,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伤害。趁着还没有受伤,我想就这样赶快分道扬镳。’
正如这本书的前言所说,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寻找到共鸣感。
确实如此。
但这种负面的共鸣感,并不是好事情,反倒应该为此而悲哀才是。
大多数的人都对于这种事情有共鸣感,那岂不是说明,这个世界上拥有幸福感的人,太少了么。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李唯难免会带有着浓重的乐观的思想。
因为,他希望着这本书在墨染秋看来,并不是拥有着所谓‘共鸣’的著作,只是单纯的一本日式文学小说,具有着年代历史,仅此而已。
但随着书页逐渐翻转,来到后面看着被荧光笔标注过的一段话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期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即使在大地上毫无作为,只凭那自由而高贵的憧憬,就足以与神同住。’
特意标注后的意义是什么,李唯不清楚。
墨染秋想表达的是什么,他也不清楚。
反复翻看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李唯更是不明白。
又翻看了一段时间后,故事讲完了。
人性剖析的极其犀利,故事如预想中的一样是一个完美的悲剧,而作者本人也正是在写完了这本书之后,和他最后的一位爱人投河自尽了。
‘如此···似乎是可以理解了刚开始时墨染秋拿刀子想要杀了我的心情了?’
逻辑上理解了,但是心理意义上,李唯还是有着迷茫的。
对于墨染秋来说,‘她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她的这种‘殉情行为’毫无疑问是有模仿因素的,而这个模仿的根本源头就是这部给予她了很深影响的著作。
那么,放弃了做出如她喜欢的著作作者一样与爱人殉情的行为后,她再一次翻阅这本书的理由是什么?
此时的李唯,思考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不过,作为没有超能力的现实世界,作为一个只有着学习外挂却不会读心术的普通人,只要墨染秋不开口,他是绝对不会明白的。
墨染秋又一次翻阅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只是为了寻求活着的意义而已。
一百个人心理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墨染秋也是如此。
而她最终,也从这本想要让她断了一切想念的著作中,重新寻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与意义。
即使在大地上毫无作为,只凭那自由而高贵的憧憬,就足以与神同住。
这种心情,但凡李唯是个正常人,就不会懂这句被荧光笔所标注的话语中,所蕴含着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