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4章(1 / 2)

与海南岛上以文教着称的儋州相比,万松书院的历史底蕴无疑要胜出不少。

书院里随便一处房舍,一方池塘,一间凉亭,都有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比如宁崎步入的这间教室,便是一百多年前王阳明讲学的地方。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长期延续下来的文化传承,海汉要想让这里的教学方向和方式都作出彻底的改变,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稍后,宁崎便在明道堂外,向在场的书院师生发表了讲话。

“万松书院是杭州地区最好的书院之一,在过去几百年间,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之才。我希望这样的传统能够延续下去,今后能有更多出自万松书院的人才为国效力。”

“但如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国家所需的人才也跟以前不太一样。书院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该学以致用,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

“过去书院讲授的孔孟儒学、阳明心学、程朱理学,都是契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创立的学说。而我国的立国学说,各位可能也听说过,就是海汉科学!我国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也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如今国家所需的人才,必须对科学有所了解。文教部发放到书院的教材,希望书院师生都能好好研读。至于书院目前所欠缺的师资问题,文教部会尽快予以解决,争取先从南方调动一些有经验的讲师来杭州助教一段时间,同时也会安排书院讲师前往三亚进修。”

宁崎知道像这样的老牌书院,要想通过辩经来说服书院的先生们改变其教学方向,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而且效果也不见得会好。

而万松书院的名气,正是得益于长期以来书院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率”。在万松书院学习的内容,可以保证部分学生高中科举然后入仕做官,这就足以让书院一直拥有极高的声望,进而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来这里就读。

所以他采取了比较实际的方式,让书院师生能够意识到,海汉所推行“科学教育”虽与过去的各种学说不同,算是一个新鲜事物,但这却是与书院学生今后是否能够入仕做官直接挂钩。

想维持万松书院这块金字招牌不倒,那就得按照现在的新规矩作出改变。

至于那些埋首故纸堆,抱着老古董不肯放手的教书先生,宁崎也由得他们去,现实自然会教他们做人。

去年东海大区举办的科举,有一些涉及实务的题目,就已经让万松书院的考生们吃到了小小的苦头。最终金榜题名的人数,也不如往年多。

只是当时他们可能还没想明白其中原因,而现在宁崎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让他们知道考栽的原因是书院的教学内容没跟上国家的要求。

书院要是还不愿意做出改变,那也无妨,宁崎已经指了路,有心人自会改换门庭,去南方那些更契合新科举要求的书院求学。

书院院长苏思孝的脸色不太好看,待宁崎发言完毕,他便给旁边一位老夫子使了个眼色。

那人心领神会,当即便主动出列,对宁崎的说法表示了质疑,无非是万松书院教授的内容都是圣人先贤的学说,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无不将其奉为治国理政的最高理论,怎么到了海汉这里,就要推翻这些已经被证明效果的学说。

先前苏思孝向宁崎介绍过这位老夫子,他在万松书院授课的时间长达五十年,是书院资格最老,也是最有威望和影响力的员工之一,他这一出面发声,自然不仅只是代表他个人的想法。

宁崎不想辩经,但架不住有人主动跳出来求战。他要是不回应这老夫子的质疑,拿些干货出来,那前边说这么多就等于白说了。

“万松书院历史悠久,我刚才提到过,这里也曾有过多种学说出现,但真就没有后来者推翻前者的情况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