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矿难
浙江一省都指挥使比江苏都指挥使的权力要大一点。
浙江一省的军队也不多,但是却没有多少都指挥使指挥不动的军队。
浙江一省的军队,呈现东西分布。
东边是海边上。
浙江临海有好几个卫所,都是当年防范倭寇的。而今虽然不用,也裁撤了一些,但是框架还在。
毕竟朱祁镇对海上的威胁有足够的认识。
这些军队可以看做大明的海防部队。
再有就是西边。
准确的来说,是西南。
西南这里的驻军,却是叶留宗之乱的遗留。
当初叶留宗之乱初起的时候,浙江应对可以说是手忙脚乱。前后失措。
在平定叶留宗之乱后,就在西南地区驻扎了一些军队,当然数量也不是太多的。
当浙江一省接受了曹鼐的命令之后,从各部抽调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去太湖听令,就是各地平均抽调的,西南方向的驻军也在征召之列。
只是这里一动,就生出一场乱事来。
说实话,在这种近乎奴隶的用工制度之中,受压迫最深的还不是这些江南一带的工人,毕竟各种纺织的活虽然很累很苦,但是毕竟不是挣扎在死亡线之上。
真正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是矿工。
朱祁镇开了厂矿之禁后。
浙西南矿场大增。
首先这一代本身就是传统的矿区,否则也不会有叶留宗之乱。其次就是少府有了日本这个特大矿场之中,也就看不上浙南矿场了。
毕竟,一年下来,能有七八万两的收益就不少了。
但是麻烦事情相当不少。
要在浙南派人,也要养上好些矿工。
因为朱祁镇的命令,少府下辖的各个工厂,在工人待遇是相当不错的,当然了,与现在也没有办法比。
更多是类似于军中的待遇。
虽然不能与朝廷战兵相比,但是养这矿工也是很费钱的。
少府上面打算盘一算,每年七八万两的收益,如果要养数千矿工的话,结余不过两三万两而已。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书p, \咪\咪\阅读\p \iiread\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为了两三万两费这么多事情,并不太划算。
于是,少府保留的矿场,有这样几个特点,产量特别大。比如云南的铜矿与银矿,这是大明国内产量最丰富的地方。或者距离北京比较近,管理成本不高,比如山东,辽东等矿。
再有就是日本了。
其余的矿场都发卖出去了。
当然了,即便他们发卖出去了,这些矿场产出金银也是
要交税的。
户部收了之后,惯例也是要解给内库的。
但是同样的矿工在少府下面干活,与给私人干活是完全不一样的。
毕竟有叶留宗之乱在前,朱祁镇很重视矿工的待遇。但是这些能在官府手中拿下矿山的人,无不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些人物反而没有朱祁镇这种警惕心,根本不将泥腿子放在眼里。
比后世的黑煤矿要更黑。
矿难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
尤其是这些年大明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江南。
所以,江南在生产之中就需要很多金属,比如用金银打造出来的金丝银线,比如铁,锡,铅各种矿产。
于是各地矿场更是督促下面的人拼命的挖矿,至于死人根本不在乎。
即便朝廷改革了吏员,也派人来视察过。
各地方视察的目的是什么?
是代表国家慰问矿工的生产生活?不是,而是为了收税。
只要能收上税。